中國收藏家尋得疑似現存最古老唐卡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5月1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一日電)中國文物鑑定專家與收藏家日前組成「海外淘寶團」,前往日本蒐購流散的中國文物。他們收購的藏品中,出現一幅唐代吐蕃小乘佛教密宗帛畫,疑似是現存最古老的唐卡,若鑑定屬實,將成為中國文物考古界的重大發現。

上海「新聞晨報」報導,現存最古老的唐卡年份不超過元代,藏族傳說「唐卡起源於松贊干布(吐蕃王朝立國國君,又稱棄宗弄贊,後娶唐文成公主)」的說法,一直沒有物證證實;這幅帛畫可能成為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的一大突破。

報導指出,日本全國古玩博覽會五月四日展開,曾前往雲南藏族自治州學習密宗畫的「淘寶團」成員朱先生在展覽攤位上,發現一幅歷史久遠的密宗帛畫,左上角寫著「廣德元年癸卯」,於是立即買下這幅畫。

隔天晚上,朱先生向前中國故宮博物院書畫組組長潘深亮及其他收藏家展示這幅畫,現場專家認定,這幅畫是「藏族唐卡」,即小乘佛教密宗宗教畫。

這幅畫最重要的時代特徵是,畫面左上角有漢字題款(部分已隨腐蝕的帛布散佚),可辨認的內容為「…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為壇開八通之鬼道…一太牢…廣德元年癸卯」。

據了解,廣德元年癸卯是西元七百六十三年,當時的中國皇帝為唐代宗。

潘深亮初步鑑定後表示,這幅畫「是用礦物質顏料畫的,腐蝕的地方依然有顏料痕跡,這不可能是後畫上去的。而且織物背面也有題款浸透的痕跡。」排除這幅畫是後代人在古代絲織品上繪製的可能性,也並未發現任何偽造痕跡。

他指出,「唐朝的東西就是一片紙都是寶貝,如果真是唐代宗時代帛畫,又是沒有發現過的早期密宗作品,可能填補研究空白,在國內文物界將引起轟動。」

不過,潘深亮不排除這幅畫是近代仿造的可能性,表示須經碳定年檢測,進一步確定絲織品年代,才能確定是否為仿造。

通過顯微鏡分析,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鑑定徵集室書畫專家張燕燕認為,這幅畫的編織方法與唐朝織物不符,不如唐朝絲綢精細。「但是,這不能成為否定其年代的確定證據。」

張燕燕說,當時漢族地區的編織技術已爐火純青,非其他地區人民可掌握,而這幅畫可能是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織物;另外,帛畫的題款不像漢人的傳統書寫風格,「不排除吐蕃畫匠所作的可能。」

她表示,這幅畫為古物無疑,但最終要確定帛畫年代,需召開專家論證會。朱先生已聯繫中國文物鑑定單位,將邀請藏傳佛教、唐卡、絹帛畫方面的專家組成小組,近期內展開鑑定。

據報導,這幅帛畫的題款「廣德元年癸卯」正是吐蕃乘唐安史之亂後國勢羸弱,大舉東侵的第一年。若這幅帛畫並非仿造,可能是吐蕃侵唐遺物、被英國人從敦煌石窟偷走,或由日本遣唐使帶回日本的文物。

報導指出,「漢書」裡有段文字:「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日一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可能就是這幅帛畫上題款的內容。

這段文字描寫道教產生初始的祭奠儀式。朱先生表示,廣德元年正值吐蕃實力大盛,中國西北廣大地區已被占據,藏傳佛教可能也開始傳入。戰時死亡人口較多,這幅帛畫可能與超渡亡魂有關,可能是漢藏文化融合的早期見證,以及兩個民族宗教交融的代表。

另外,依照常理,絲織品、紙張的保存年代最多數百年,僅有極少數能在特殊環境下保存。朱先生認為,這件絲織品一定在石窟、洞穴等封閉環境內長期塵封,才得以流傳至今。

他指出,二十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曾從敦煌洞穴中掠走大量在乾燥環境中保存下來的文物,這幅畫的保存地說不定就在敦煌。「說不定是斯坦因將密宗畫從敦煌盜出後,轉賣給了日本人。」

相關新聞
新款太空衣將面世?可把尿液轉化為飲用水
通過菌絲體種出房子 或成月球建房新方式
雞腿和雞胸肉哪個更好?聽聽營養師建議
蘋果與歐盟和解 向競爭對手開放手機支付系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