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強對台研究 形成北中南三大版塊

標籤: , ,

【大紀元4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北京特稿)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任以來,中國方面不但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的手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在對台研究上,也呈現新形勢,逐漸形成北、中、南三大研究基地。

此間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在對台研究上,過去中國方面曾有南北派之分。籠統而言,北派是指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為核心的各種官方及民間機構;南方則以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為主。

早期由於福建省比較接近台灣,廈大台研所是中國民間對台研究的重要智囊,出了不少知名學者專家如陳孔立及范希周(已去世)等。

但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上任後,廈大台研所的地位卻似乎沈寂下來。期間,上海在研究對台問題上變得相對突出,已故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會長汪道涵,是箇中的佼佼者。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江澤民時代的這種態勢似乎正在變化。最近的一些跡象顯示,廈大在研究台灣問題上重新受到重視。

譬如,廈大台研所於二零零四年四月初升格為研究院。在中國,研究院的地位肯定高於研究所,廈大台研所的地位獲得提升,背後反映出北京高層的某些意向。

事實上,據說是胡錦濤人馬的盧展工於二零零四年擔任福建省長後(現為福建省委書記),福建又恢復了其在七、八十年代對台統戰上所擁有的重要地位。盧展工為促進福建及兩岸經濟發展而提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近來再度引起了中共中央高度關注。

去年十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寫進了「兩岸關係」部分。

分析人士指出,與此同時,北京在對台研究上的地位還是那麼受重視。除了社科院外,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逐漸成為當地較重要的民間對台研究機構。

聯大台研院前身是研究所,二零零五年四月才升格為研究院,由專精於研究台灣民主進步黨的徐博東擔任院長;而該院聘請的顧問和客座教授,幾乎囊括了北京知名的台灣問題專家,包括唐樹備、李家泉、王建民、辛旗、許世銓及郭震遠等。

此外,該院也聘請了上海及台灣的學者專家擔任客座教授。

最近,聯大台研院為慶祝該院成立一週年,舉行了第一屆北京「台研論壇」,邀請兩岸、香港及澳門數十位學者專家與會。期間,聯大台研院再邀聘一批與會的台、港學者專家擔任客座教授,包括在港居住、與台灣關係密切的江素惠和石齊平等。

分析人士說,聯大台研院這樣做,顯然是要擴大對台研究,並要廣納海外人士的意見。儘管它的重要性還是無法與官方的社科院相比,但已發展成為北京民間對台研究機構的重心。

至於上海,分析人士說,當地的對台研究工作並未因為江澤民下台及汪道涵的去世而有所改變,且擁有一批相當熟悉台灣事務的學者專家。

綜合而言,分析人士認為,在胡錦濤上任以後,中國在對台研究工作上已形成北、中、南三大版塊。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不要再強調「高科技」了
李家同:一支未好好訓練的百萬雄兵
李家同:動員大學生,協助放棄英文的孩子
李家同:凍結大學人事,凍結競爭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