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9)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7日訊】
  四十一 思想解放的偉大誤區
    
    1、啟蒙說
     這樣的說法已經持續了一個世紀,是否啟蒙的時間也太長了。如果如此
長的時間還需要繼續啟蒙,那麼那些被啟蒙者是不是也太弱智了。
    
    2、拯救說
     如果思想的解放需要一個拯救者的話,那麼這個拯救者就是思想不能解
放的根源。
    
    3、反專制說
    這種說法很常見。專制導致思想不能解放,合情合理。那麼,去掉專制就
能思想解放麼。我想,在專制當中無法完成的思想活動,在專制袪除後依然不可能
完成。
    
    4、大師說
    大師說和拯救說有些表親關系。若說後者是祖母的記憶,那麼前者就是娘
家人的新解。大師比起聖人來當然要低上幾個層次,但是人可以更多,可以有更多
人被封為大師。可拯救者做不到的事,大師們一樣如此。
    
    5、科學說
    科學說認為科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例証便是互聯網的發展。自由
主義可以在互聯網中漫遊,獨裁者一樣在這裡徜徉。有科學的自由主義,同樣也有
愛好科學的獨裁者。
    
    6、民主說
     民主可以解放思想,也可能壓制思想。民主並非真理的捷徑。但關鍵在
於,民主和思想解放到底誰會先實現呢。
    
    7、考古說
    考古說者認為,史上的春秋時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完全可以實現春
秋時代的復興。他們把從一種專制向另一種專制過渡的時期錯誤地把握為新時期,
以為如此復制歷史就可以達到思想的解放了。
    
    8、漸進說
    生物的進化是漸進的,滅絕卻是突發的。同樣,思想的進化似乎也有個漸
進的過程。於是,漸進說就成了過程說。那麼,思想解放的過程到底有多長、多久
呢。不會比猿變成人還慢吧。
    
    9、解放說
    這種說法即是認為,真的存在需要解放的思想以及思想的將要被解放。人
是需要解放的,束縛的肉體是需要解放的。可這世上就從來沒有過什麼需要解放的
思想。解放所解放的,不是思想的能力,而是表達思想的肉身。而思想深植在每個
人的心中,即使不被表達,卻依然存在。至於新思想的出現,有時反而是肉體越不
被解放,越是有萌生的機會。
  
  
  
  四十二 真正的行為藝術
    
    作為一個行為藝術家,最重要的莫過於以最低的成本作出最驚世駭俗的事
情來。
    有的人吃肥皂。吃屎成本太高,可能造成終身心理殘疾,就只好吃屎。
    有的人吃人,當然是死人,是嬰屍,大補。
    有的人要把自己的皮植到豬身上,為此跑了好多次醫院,但表演場的環境
達不到無菌條件。最後只好把自己的血輸到一塊大豬肉裡了事。
    有的人在上海外灘上裸跑三分鐘,可惜這樣的行為很容易被超越。但是裸
體是幾乎沒有成本的,所以還是有很多藝術家把裸體當成一個必需的重要符號。
    有的人和驢子結婚,為後者戴上新娘的婚紗,創意獨特,可惜這樣的創意
太過形式,因為別的人完全可以把驢換成別的家畜之類的。
    有的人試圖自殺,當然這個成本太高,只好求其次,採取流血方式象征性
地死去,而後從一頭老母豬的肚子裡赤條條鑽出來,完成二次誕生。
    有的人在一年的時間裡只做一件事,上下午各打一次卡。這種行為恐怕比
網絡偶像無聊多了。
    
    看看這些當今的行為藝術作品,我們不能不為這樣的突破叫好。我們已經
看慣了那些現實主義藝術,對於這些怪誕的藝術一時還難以承受。
    藝術家裸奔,和普通人裸奔到底區別在哪裡呢。
    藝術家吃死嬰,廣東那幫台灣商人也這麼幹,誰更藝術呢,誰吃得更香、
更有吃文化呢。
    這世上自殺的人多的是,他們是否也可以最後當一回藝術家呢。
    這裡,我們發現行為藝術的一個死結,那就是:不能區分藝術與非藝術。
    那麼多行為藝術家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符號,都在制造前無古人的駭
舉。然而,他們始終處在小眾的范圍裡,只具有一點點的理論價值。
    然而,網絡新偶像出來了。她用低成本方式造就了一個虛幻世界,她使得
中國人第一次領略了審醜的巨大魅力,她震驚了整個藝術界,原來行為還可以這樣。
    
    不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網絡新偶像的行為藝術的特點吧。
    首先是成本低,幾十塊錢的衣服道具再加上數碼相機,就可以創造那些嘆
為觀止的行為藝術PP了。
    其次是新偶像藝術洋溢著豐滿無比的審醜意識。其他行為藝術家即使再搞
怪,也難以接受新偶像的醜學,只能說明前者中美學的毒實在是太深了,也說明他
們作為行為藝術家還不夠格,還處在偽行為藝術家這樣的初級階段。
    再次,那些行為藝術家們對網絡一般來說具有生理上的抵觸,所以他們無
法想到網絡新偶像的方式。他們只會用原始而血腥的方式試圖喚醒現代人那隱藏在
內心深處的藝術力量,當然這種力量也該是原始而血腥的才對。
    可是時代已經發生了嚴重的改變,現代人除了在犯罪時原始而血腥外,一
般時候都溫文爾雅,只在網絡上才又一次出現返祖。而網絡新偶像也正是借助了這
種原始而血腥的口水才紅得如此。
    網絡在成就新偶像的同時,也成就了行為藝術。網絡行為藝術完全可以作
為其欣欣向榮的一支不斷進化。這也是行為藝術得以被挽救的唯一出路。
    
    網絡新偶像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真正的行為藝術家。
    想一想新偶像那強烈地欲改寫中國當代藝術史的審醜沖動以及對整個社會
的莫大諷刺,從美到善一路顛覆下來構成醜惡的不能承受之輕版本。
    更在於她運用了互聯網這一藝術形式,其村姑身份足以讓那些留洋歸來的
大藝術家們汗顏。互聯網所蘊藏的巨大能量使一向小眾的行為藝術第一次擁有了億
萬口水客。
    自一九八九年北京中國美術館現代藝術展上一聲槍響打破了行為藝術的桎
梏以來,還沒有誰能像網絡新偶像那樣,把行為藝術推向萬人矚目的高度。就像人
們說的,瞧!這娘們兒。他們總是不能弄明白,網絡新偶像到底想幹什麼。
    如果一種行為從一開始就那麼明確,就是為了讓人惡心、倒胃口,就是為
了給人當頭一棒,那麼這樣的行為藝術絕對是短命的。
    而網絡新偶像完全超越了惡心、倒胃口、當頭一棒。她是持續不斷地以美
的外衣來遮掩那烘烘之醜,在含情脈脈中讓天下人利令智昏,用那些無以名狀的舞
姿來展示一個行為藝術家的長謀遠慮。
  
  
  
  四十三 《超級女聲》的娛樂民主
    
    火暴的《超級女聲》造就了不少平民偶像,令神州為之一陣瘋狂。觀眾投票
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超女,這種方式早已有之。但此法在《超級女聲》中作為和評委評
選同樣輕重的手段,並如此大規模地發動了全國人民,實在罕見。
    這已然相當於一場娛樂選舉,選舉出投票者喜歡的娛樂人物──超女。大家
在電視上可以分毫畢現地看出每個人的表演和水平以及可愛的程度,而後在自己的
興趣下用拇指按動手機鍵。在選舉之前,超女們還要來上一番拉票秀。於是,一條
條短信在讓運營商盆滿砵盈的同時,也記載了娛樂的民主之聲。
    粉絲、盒飯、荔枝、玉米、涼粉、筆迷們,則分外操心、忙碌。他們大多
年輕,具有娛樂上的創造性和無比高漲的興趣。他們各自是自己盟主的選民,為了
自己盟主的勝出而運籌帷幄、合縱聯橫。想想中國足球的娛樂史,就能想見如今的
大眾會以怎樣的熱情參與到娛樂民主當中了。
    
    而這又是一場不完美的選舉,因為還有評委在。在這樣一場民主的娛樂選
舉中,評委只能是很尷尬的角色。柯以敏無奈的退出、何炅一味說好話的表演、黑
楠與日俱增的白板,無不透露出處於民主選舉制當中權威們的心態。
    一向很權威的評委們如今一不能不按照專業的技術取向來評判,二不能不
順應選民們的呼聲,三又要按照娛樂的原則辦。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評判的權力
更多地移交給大陪審團(超女評判團)和廣大觀眾選民。到了六進五的決賽,只有
何潔是三評委一致推選才晉級的,就說明了這點。
    權威誕生在寓教於樂的時代、存在於學校之類的教育場所。他們揮舞著專
業的大棒,遊走在嘉賓的流水席上。他們以分數和評價左右著選手和觀眾的情緒,
以及比賽的走向。他們扮演著大眾的教師、選手們的班主任,以個人的技術性偏見
代替了大眾的耳目。
    權威終將讓位於大眾,這是娛樂民主的一個趨勢。那時的權威們將龜縮在
演播廳的一角,角色類似迪廳裡的DJ、股票交易中的操盤手。可以預見的是,到了
《超級男聲》,這種娛樂民主制將更加完善,很有可能取消評委,從而使娛樂民主抵
達它的彼岸。
    至於央視主持人說“收視率是萬惡之源”,不過是吃不到葡萄的狐貍的思
維。央視的節目何嘗不想當收視之冠、廣告之王呢。他們以前不就是如此嘛,如今
只是來了危機感罷了。並非“收視率是萬惡之源”,權威對娛樂的專制才是萬惡之源。
    
    依舊可以看到,《超級女聲》之所以被指責為“惡俗”,在於其娛樂民主外衣
之中的商業利益驅動。天娛公司、湖南衛視、買廣告時間的商人、電信運營商,他
們是這場娛樂民主的最大獲益者。而大眾在付出了低廉的成本之後,也獲得了娛樂
性的享受。這裡,商業行為表現出了極大的善的一面。
    沒有商業利益的推動,就不會有娛樂民主的超然。正像天娛公司的董事長
王鵬說的,誰當選冠軍(誰就是人氣最旺的),對我們都一樣。我們有什麼必要搞
黑幕?為什麼不順理成章地接受老百姓選出來的人,和民意作對?這樣對我們今後
的包裝有什麼好處?
    王鵬話意的主旨是“順應民意”,可見其對娛樂民主的認識。可以說,一切
商業行為都具有順應民意的朴素傾向,只是在大多數時候商人的自利使得這種朴素
傾向翻倒在市場的魔爪之下,從而上升為經濟規律。
    
    《超級女聲》雖然接近尾聲,但那種“想唱就唱”的精神卻能留存下來,並在
其衍生產品中繼續發揚。我想,娛樂民主最接近娛樂的本意,也是大眾想唱就唱的
本源,更是何潔語“想在哪打洞就在哪打洞”的動機所在。
    《超級女聲》會滲透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側面與種種細節當中。或許以後
會有很多類似的節目跟風而動,這已是娛樂的中國特色。但很難再有《超級女聲》這
樣的巨大影響。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就是追求制造第一、追逐享受這個第一。
    而《超級女聲2005》制造的最大的第一就是確立了“娛樂民主”在中國的形
成,使中國人知道了自己手中握有娛樂權力(而非權利)。
  
  
  
  四十四 文言文保護了大熊貓
    
    我們使用的現代漢語是二十世紀初白話文運動的成果。而白話文又改造自
我國自古以來一直就存在的口語語言。在古代,口語是白話一樣的,寫到紙上卻成
了文言文。作為古代書面語的文言文簡潔、明快,雖然有時比較難懂,但受過一定
的教育就能運用自如。
    文言文之所以簡潔、明快,在於其語法和一般口語不同。與後者相比,它
更復雜,更多修辭,更多的邏輯陷阱,更多地用典,更抽象,也就更難懂。那麼,
文言文為什麼要這樣呢。
    我們現在知道,起先的文字是刻在龜殼以及牛骨上,還有的竟然或刻或鑄
在青銅器上。龜殼、牛骨的數量限制了文章的長度,青銅器上的銘文更需要簡潔。
於是文言文就適應了這樣的要求。
    到後來,人們發明了竹簡載書法。文言文的語法已經確立了,在竹簡上書
寫就顯得遊刃有余。這時,就出現了毛筆書法中的隸書。再後來,蔡倫發明了造紙
術。文言文寫在紙上更加一目了然,比起口語文能節約很多紙張。中國人歷來崇尚
節約,而且中國人的建築都是木結構,家具也是木制的。所以,中國人對文言文就
格外親睞。用文言文寫成的散文、文論受到追捧。而如果是平話一樣的小說,則會
遭到貶斥,以為不可登大雅的二流。
    可見,文言文因為簡潔、明快的特點,大量地節約了造紙用的木材,也就
節約了森林資源。而森林有涵養水源之功,所以文言文對防止水土流失是有極大貢
獻,不然黃河早就如此渾濁了。
    此外,漢簡的發明與使用固然造成一些竹林資源的破壞,但文言文同樣保
護了竹資源,使得大熊貓逃過了滅亡之劫。如果在我國古代就開始使用白話書面
語,相信今天幸存下來的那幾千只大熊貓也早就作古了。
    
  
  
  四十五 中國知識分子為什麼那麼軟弱
    
    中國知識分子的軟弱性似乎已被無數次談及和討論。這些口水足以讓軟弱
性更軟,當然也淹沒了真相。我這裡所說的知識分子當然主要指人文知識分子、作
家等。這真相上可追溯到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下可聯想至王朔無知者無畏。在中
國,學而優則仕,贏者通吃。就像現在的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唱演優則主
持,則上大學。春秋爭鳴當中的百家一天到晚想得,就是自己的學說能得到某個諸
侯青睞,從而獲得成功。像儒家、法家都是這方面的典范,道家等到了漢朝初期卻
成了國家意識形態。
    也就是說,中國知識分子在那時候(周朝到漢朝)就在努力使自己受到統
治者的尊重、重視、賞識、重用。“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這種觀念影響
了太多的知識分子。他們如過江之鯽,通過各種方式在經濟天下的名義下求得個人
的名祿。即使像李白那樣的大詩人,也想著儒家所教唆的治國平天下。李白難道不
知道自己更擅長什麼嗎。
    更為嚴重的是,知識分子的個人精神始終不能獨立於現實的團體。知識分
子被家(庭)、國(家)、天下(社稷)所包圍,被家族、師門、黨派、地方所牽
扯,其精神上的焦慮感就像竹林那般臥聽皆是疾苦聲。雖然中國文化中也有很多用
來使精神超脫的迷藥(如道家、禪宗、水墨藝術),但它們都只能作用一時,屬於
暫時性麻醉用品。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幾乎看不到思想者反抗的記述,更難覓科學家的
獨立探索精神。只有那些壯懷激烈的愛國英雄、清廉官員、忠臣諫客,充滿了教學
大綱和考試試卷。仿佛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以沸騰熱血代替冷靜思考、用還我河山
覆蓋文化精脈、讓治亂更替掩蓋專制世襲的可歌可泣。 怪不得如今的皇帝戲如此
之多,原來是歷史教育就留下的病根兒。
    我們的學校也不進行哲學教育,只有馬列主義的獨門獨派。這直接導致了
這些知識分子的新一代缺乏思想的方法論和自我支撐的思想習慣。於是,除去那些
從思想及其相關專業畢業的知識分子外,其他的知識分子在把握思想遞進發展的能
力上有了先天的缺陷。
    
    具體來說,當代影視作品的編導大多也是知識分子。他們的人文視野可說
是並未出古代之右,尤其是那些以知識分子為主題的作品。我們連文革尚且不能徹
底反思,遑論當下與未來。影視文化的娛樂性越來越強,這一點也和學校教育一
樣,強烈地影響到下一代知識分子的成長。
    以前是政治性的軟弱,現在是政治和經濟上雙重的軟弱。以前主是依附於
權勢,現在還要依附於商人。只有依附於權勢、當局,知識分子們才覺得自己的知
識、思想有了可施展的時空。達濟天下、報效祖國的觀念一直就是科學知識分子和
人文知識分子所共有的歷史遺產。
    在歷史上,中國文人鄙視很多下九流的文化,也包括小說。他們覺得小說
只能供人消遣,而非經濟天下所必需的利器,也不是依附權勢的手段。其實,小說
當中恰恰可以寄寓個人的獨特思想。原因正在於其消遣性,面向的是非具體的大眾
(讀者)。文學為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獨立的天地,使得那些經久部息的精神得以
薪盡火傳。可是,到了如今的影視文學,這樣的傳統卻沒了。
    從先賢的榜樣來看,歷史上不為家國天下、只為真理而行而人物實在寥若
晨星,亦自周朝到今日更沒有被重視和廣泛傳揚。於是,那種獨立天地的精神就一
直不能射入到民族的血液當中。在我們中華民族看來,這樣的精神似乎並不對民族
的進化有多大的好處。我們總是以民族的角度來衡量一個人物和事件的價值,從而
就只能養育出軟弱的知識階層分子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

相關新聞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2)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3)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4)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