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立委批登陸審查難落實 台經部:會提專業建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二十九日電)台灣行政院「積極管理」政策面審查機制引發爭議,朝野立委李俊毅、賴士葆等人今天批評政府根本無法管制企業登陸,卻以「保母心態」訂定登陸查帳等做不到的政策,將是無效管理。經濟部次長陳瑞隆表示,經濟部絕對會站在國家經濟利益的角度,提出專業建言。

立法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今天聽取經濟部有關預算解凍報告,但有關對中國投資的政策面審查新制仍是立委關切焦點。

立委賴士葆(國民黨,台北市)表示,政府應該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否則會引發企業「反撲」,開發金控董座紛爭就是一例,登陸投資政策面審查也一樣。這項審查若不是為了開放登陸而「唱雙簧」,就是要對企業「掐脖子」,進行忠誠度審查,問題是政府難道比企業懂投資?即使企業簽具切結書同意政府登陸查帳,政府做得到嗎?如果企業「聽政府的話投資或不投資」而虧損,政府要負責嗎?

陳瑞隆表示,政府不是要限制、不准企業去中國投資,而是投資過度集中確有風險,個別廠商的投資行為有時「看得不夠廣」,政府對於多邊、區域經濟組織及全球化未來發展絕對比企業了解得多,可以提供更多資訊給企業參考,但企業的虧損政府無法負責。

賴士葆批評,政府這種做法根本是「保母心態」,如果真能落實有效管理,他很贊成,但恐怕徒有口號,只能做到「無效、誇大、膨風式的管理」。現在連政策面審查究竟是經濟部提出?還是陸委會提出?都沒人敢認帳,兩個部會互踢皮球。

立委李俊毅(民進黨,台南縣)說,企業是因為有商機才去中國投資,政府叫他們不去,他們就不去嗎?政策審查新制只會造成廠商不循合法管道登陸,政府管理應建立規則,而不是個案審查。政府要扮演特定角色之前,一定要先看清楚自己能做什麼,否則乾脆由政府設立「全台企業聯合經營總部」,授權政府決定所有投資案。

李俊毅追問,台灣在中國投資這麼多,對台灣整體經濟而言究竟是利是弊?如果對台灣經濟有利,為何還要限制?陳瑞隆表示,兩岸經濟往來,就貿易而言對台灣是有利的,從就業面來看是不利,總體加起來「應該還是有利」,政府考慮設限是擔心未來不利的因素會增加。

李俊毅表示,民進黨內對於積極管理意見還很分歧,未經完整政策溝通,他希望經濟部堅守專業立場,把正確、完整的資訊提供給決策者知道,不要因為政府高層一句話,就把整體經貿政策調整成往不利的方向走。陳瑞隆表示,目前相關機制尚未完全確定,但經濟部一定會站在國家經濟利益的角度,提出專業建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