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喬:客語傳承 教學須生活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專訪

「會說客語和會教客語,是2件不同的事。」國小客語課程的實施,政策面已差不多齊備,但很多人意外發現,一些非客語背景的國小,推動成效反而比許多客家人口居多的學校好。

國策顧問、客籍作家李喬指出,他發現有部分客語教師,流行追求「純客語」的研究,用些很怪、又難為大眾接受的拼音,或是翻譯得4不像的語詞,反將客語教學推入死胡同。

「要成功推動語言教育,取決於師資本身的條件,且教學要與日常生活結合,若不能做到生動活潑,至少也要讓教學內容不僵化,避免造成學生學習反感。」

語言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有時語言意義的完整,往往比語彙詞句的完整更為重要,「不能結合實際生活的詞彙,只會造成學習者更多錯誤與混亂」。李喬認為,這是推動客語者共同的焦慮。

「日常生活中用不上,學了沒用處,文化流失又怎樣?為什麼還要執意我們去學客語呢?」李喬坦承,同樣的問題在他年輕時也曾困擾過。

直到60歲時,當公共電視有意拍攝他的作品「寒夜」為電視劇,長年心中的疑惑迎刃而解,「原來,靠著客家母語也能賺錢啊!」

他恍然大悟,能創造財富的工具,才能源源不斷,就像客家桐花祭,讓每1個客家縣市的人都能分享財富和喜悅,「要讓客語能夠創造商機與使用上的成就感,才能源遠流長,才有吸引他人強烈的學習動機。」

今天,73歲的李喬以「用客語發聲的台灣文學家」自居;對於年輕世代的客語流傳,在每次擔任客家電視台劇本招募的評審時,發現年輕一輩的客語劇本,多數很用心,但「寫錯的比寫對得還多」。

「想想,客語的傳承,除了政治手段,更多發自內心呼喊,肯學、想學,比什麼都重要。」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