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政治掛帥 台商終統議題沉默是金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19日訊】(亞洲時報 Craig Meer臺北撰文) 對臺灣總統陳水扁上週突然宣佈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臺灣商界至今仍保持沈默,三緘其口。對台商而言,在兩岸關係還處於「政治第一,經濟第二」這種大環境下,「沈默是金」不失為上上之選。

對「廢統」一事,臺灣商界在公眾面前發表的意見僅僅是呼籲台海和平穩定,此外沒有任何評論。臺灣商業總會發言人陳正毅2月27日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說,「工商界最大的期盼就是外部和平,內部安定」。而大陸方面,中國工商協會以及中國國家產業協會均沒有發表任何看法。

私底下,活躍在大陸的臺灣商人們就表示擔憂來自官方的報復。臺灣晶片生產商聯合微電子公司(UMC)不久前遭受懲罰的新聞還歷歷在目,試問誰敢步其後塵造次?臺灣政府2月中旬向聯合微電子開出了15萬美元的罰單,理由就是它在沒經過臺灣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投資大陸晶片廠。

事實上,這筆罰金對許多財大氣粗的台商而言只是九牛一毛,那他們為何至今保持沈默?要知道,「廢統」這樣的舉措很可能威脅到海峽兩岸的穩定,進而影響台商的利益。為何他們不對這個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事件做出積極回應?

兩岸經濟關係現處在最高漲時刻。1989年,雙邊間接貿易總額(臺灣禁止直接跟大陸往來,大多數貿易通過香港中轉)39億美元。

臺灣大陸事務委員會(MAC)的資料顯示,2004年兩岸貿易總額接近620億美元,短短15年增長了16倍。據估算,2005年這一數字將超過700億美元。兩岸貿易近10年來年均增長25%。

兩岸貿易極度不平衡,臺灣成為大贏家。2004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是449億美元,進口額是166億美元,貿易順差283億美元。估計2005和2006年的順差數字也有那麼大。

毫無疑問,保持台海關係穩定對經濟意義重大。根據中國大陸的外經貿部的統計數字,中國國內累計已實現臺灣直接投資420億美元。

然而,由於兩岸關係的敏感性,大多數觀察家認為,官方報告的數字遠低於實際水平。如果將台商通過簡易港如巴哈馬群島(Bahamas)的空殼公司轉入大陸的投資計算在內,臺灣對大陸的直接投資估計超過1200億美元。

臺灣中行總行公佈的統計數位顯示,從大陸回流至臺灣的商業盈利和資金至今已超過440億美元。

從表面看這些數字很喜人,而且似乎也說明了台商在台海關係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事實上,從政治層面來看,所有這些充分反映兩岸經濟整合加速的跡象都不值一提。問題在於,兩岸當局一直以來都把政治利益至於商業利益之前。難怪臺灣商界對「廢統」保持沈默,是因為官方根本沒人有興趣聽他們的意見。

對於陳水扁以及很多民進黨成員來說,兩岸經濟合作越來越成為台獨路上的絆腳石。陳也曾經說歡迎「更緊密經濟關係」這一發展趨勢,2001年時他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兩岸政策取代了其前任李登輝的孤立政策。

然而,今年1月1日,陳拋棄了上述政策,同時迫使行政院長謝長廷辭職。

儘管謝的辭職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因為他力推建立兩岸直接商業合作機制。謝離任後1月20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以臺灣利益為基礎的對劃政策。我相信,兩岸直航對國家有益」。新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兩岸關係方面資歷較淺,應該不會對總統的新強硬路線有異見。

對北京領導人來說,兩岸經濟交流是推動臺灣回歸大陸的一種途徑,政治手段現在行不通,希望經濟手段湊效。表面上,大陸非常歡迎台商,還通過遍佈全國的臺灣辦事處引導台商在大陸運作。

在北京,中共總理溫家寶2月5日在全國人大發表講話時指出,中國政府將繼續「保護在大陸經商的臺灣同胞的合法利益」。

但對於「不聽話」的台商,北京也不會當沒事。2004年中,大陸政府威脅將支持台獨的臺灣人驅逐出境。

在2004年臺灣總統大選期間,大陸政府又暗中組織台商放話:如果臺灣宣佈獨立,中國大陸願意發動戰爭,犧牲10年的經濟發展也在所不惜。

這樣看來,臺灣商界這次對「廢統」不予置評,害怕遭到「槍打出頭鳥」的報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須知在兩岸關係中,台商處於被動境地,而且這種跡象越來越明顯。(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