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屏東滇緬民族 在不毛地開創文化產業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二十四日電)民國五十年,滇緬邊境的游擊隊撤退來台,有一批被分配到屏東的信國和定遠社區,他們在不毛地開墾,因為文化隔閡過得辛苦,這幾年社區居民覺醒,要用滇緬文化開創產業。

美斯樂的故事曾經賺人熱淚,這群從滇緬邊境「異域」來台的游擊隊,在台灣分別被政府分配在桃園龍澤、清境農場、屏東里港鄉信國、定遠社區及高雄縣美濃鎮精忠和成功社區,高屏四個社區其實是連在一起,但在行政轄區上卻被分成了二個縣。

目前社區居民到了第三代,第二代是中堅,由於所分配到的土地是連草都長不出來的砂石地,第一代在開墾時非常的辛苦,不少人用退伍金買良土來改良土質,使得社區勉強可以種植香蕉芒果,第二代的童年參與父母血淚的開墾史。

開墾之初,因為貧窮,連三餐都不飽,不少第二代的童年是在附近的信望愛育幼院長大。

由於社區內包含了滇緬邊境五、六個民族,包括了擺夷、阿卡、山頭、佤族和泰國的儸儸族,居民方言眾多,雖然互相之間以雲南話溝通,但卻與漢人溝通困難,以至於早期,無法與民代或是鄉長、里長溝通,導致社區居民一直有「被忽視的民族」的感覺。

由於語言、飲食、文化都和鄰近的漢族不同,社區第二代,在五年前向政府提出獨立成立「行政村」,但卻沒人理會。

社區第二代現在大多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由於在地維生困難,他們大多到外地工作,留在社區的不多,也因此,社區和原住民鄉鎮一樣,老人家照顧孫兒的情形特別多,這幾年社區營造逐漸在各社區展開,社區居民也開始覺醒,一年前成立了滇緬民俗文化協會。

協會總幹事唐健民說,他覺得原住民過得比他們好,因為原住民老早就在文化上覺醒了,所以他們在手工藝產業上發展成功,而他們現在才剛要起步。

唐健民表示,他們要在社區內蓋滇緬文化會館,除了展示滇緬文物、及他們早期開墾的照片外,也要教第三代做手工藝,另外,就是發展雲南美食和香草區,目前社區內已有二家雲南美食,除了有一塊香草區外,家家戶戶都種有滇緬地區的香草,希望政府能夠協助他們。

與定遠、信國社區居民接觸,可以發現他們擁有少數民族質樸的特性,也可以發現他們有著少數民族所共同有的「被忽視」的感覺,這塊在屏東的「美斯樂」其實是和週遭的環境這麼不同,但他們始終抬不起頭來,唐健民說,他們要建造自己的家園。

唐健民向大家推薦社區的雲南美食,要訂外燴者可以打電話(0八)七七三三五五七訂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