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白堊紀公園 巴西恐龍博物館蘊藏豐富

人氣 3

【大紀元1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特稿)近午的和風吹著小樹林的樹枝椏,沙沙作響。站在修理平整的草坪上,只見一隻巨大的長頸草食恐龍,嘴上啣著細枝葉,姿態悠閒地挺立地面。相機鏡面映出恐龍憨厚笨重的模樣,鳥群從牠的頭邊飛過樹林間。不一會兒,風兒又輕輕吹起,伴來陣陣訪客的說話聲,眼前的景緻一下子熱鬧起來。

這裡是巴西東南部米納斯三角地區的古生物化石考古博物館,民眾都稱之為「恐龍博物館」,位在距聖保羅市五百二十公里,巫貝拉巴市郊的貝伊洛波里斯鎮,一九九二年對外開放參觀。這裡也是巴西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考古遺址之一,已發現距今約六千五百萬至八千年前的化石。

導覽員馬謝羅如數家珍向記者解說在巫貝拉巴發現的化石,種類繁多,從小到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出的菌類和藻類化石,到貝類、魚類、兩棲類、烏龜、鱷魚和恐龍的大塊化石,以及無脊椎動物、恐龍蛋和恐龍排泄物的化石都有。

整個米納斯三角地區,自一九四零年代起就開始進行化石研究,一九四五年間在貝伊洛波里斯鎮的曼卡貝拉火車站附近,首先發現一隻長頸草食恐龍的骨骼。負責該地區化石考古研究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布萊斯馬上展開有系統的挖掘工作,從那時起到一九八零年代所挖掘到的化石,全都已送到里約的國家礦產部門登記收藏。

布萊斯過世後,為繼續進行挖掘工作,並紀念這位窮畢生精力於研究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地方政府遂將舊火車站改建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恐龍博物館內分為三間展覽室。第一間展出恐龍時代的木化石(即已石化的植物枝幹化石)、長頸草食恐龍的大腿骨和其他部分骨骼的化石。

牆上展出一副長十點八公尺、高二點八公尺的草食恐龍骨架模型,是用在該地區發現的骨骼化石拼湊而成。馬謝羅指出,目前已挖掘出百分之六十的骨架化石,其中百分之四十(約九十塊化石)在牆上展出。其他未被發現的骨頭化石,可能是被肉食恐龍吞到肚子裡,或是被洪水沖走。完整的一副骨架,可能長二十二公尺,高八公尺。

第二間展覽室展出鱷魚和草食恐龍的牙齒、龜殼及貝類等化石。貝伊洛波里斯鎮地區因過去曾被水覆蓋,所以有貝類。第三間展覽室展出博物館的實驗室,以及恐龍蛋和恐龍糞化石。

除透過骨骼來研究恐龍外,恐龍蛋更能了解其繁殖行為和方式。

一般來說,蛋被保存為化石的機會較骨骼為少,因而常被認為「珍品」,其中帶有骨骼的恐龍蛋化石更為罕有。貝伊洛波里斯是在巴西發現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某些甚至是完整的一整顆,為巴西國內僅有。

巴西的恐龍化石多屬於距今六千五百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除了貝伊洛波里斯鎮,巴西還有幾處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考古區,如東北部彼奧州的水豚山和塞阿拉州的阿拉里貝台地。今年四月,聖保羅曾展出一項大型恐龍化石展,讓觀賞者透過展覽品的局部或片斷,得以利用想像力捕捉化石形體的印象,以及它在地球生命中的意義。

到目前為止,巴西已登記收藏七萬塊化石,二十萬塊在認證當中,另外還有約一百萬塊尚未經鑑定。貝伊洛波里斯鎮的化石挖掘工作仍不斷進行著。

前年,巴西聯邦政府更在當地設立「全國古生物化石考古學術研究網」,整合巴西國內的考古研究工作。此外,更希望透過化石考古觀光帶動地方發展,並保護化石遺址不受破壞,避免投機商人走私化石到國外。

去年底,恐龍博物館旁邊完成了「恐龍館」的興建工程,裡面設有恐龍工作室、現代化多媒體圖書館,以及一條「時光隧道」,展出地球生命的演進過程,同時帶遊客到正在挖掘化石的地方。研究員在貝伊洛波里斯地區的化石挖掘工作,都是在每年七月至十二月,旱季的時候進行;另外六個月的時間,則待在實驗室內完成清理程序。

馬謝羅的解說,帶給訪客一趟知性的深度之旅。走出恐龍博物館後,我信步漫遊在周圍的園區內,順便和草坪上栩栩如生的恐龍木雕像拍照留念。

博物館後面的步道兩旁,栽滿形色不一的植物;鳥鳴處處,從枝葉間透過的細碎陽光灑在身上,感覺十分暖和。步道左邊有一棟民宿,非研究員也可以申請住宿,陳設雖然簡單,但座落在這麼一處和諧潔淨的考古自然天地中,對住客來說,倒也是一種生命風采的享受!

相關新聞
耶誕兵馬俑創意造型賽 紅花布戰隊獲首獎
屏東全台五州媽祖大會香 王金平開光
澳門漁人碼頭公園正式開幕
溫哥華史丹利公園 滿目瘡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