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胡雪巖與慶余堂

人氣: 86
【字號】    
   標籤: tags:

提起北京同仁堂與杭州慶余堂,這兩大家聞名全國大江南北的老字號國藥店,誰人不知,哪個不曉。這主要因其生產的各種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精心選用各地出產的道地藥材為原料,嚴格遵照古方和醫家傳統工藝,一絲不苟地認真加工炮製而成。其生產銷售的各類藥品質量優良,療效顯著,享譽海內外,深得廣大病患消費者的信任和歡迎。慶余堂國藥號的創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富商胡雪巖。

胡雪巖生於1823年,卒於1885年,安徽省績溪縣湖裡人,幼年時候,家境十分貧困,以幫人放牛為生。但胡雪巖貧不夭志,少年時即表現出誠信不貪的品德。小時候有一次給東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裡面儘是白花花的銀子。他把牛拴在路邊吃草,將包袱藏起來,然後坐在路邊等待失主。幾個時辰後,失主才慌慌張張地找了來,胡雪巖問清情況後,從路邊草叢中將包袱取出交還給失主。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來到績溪,把胡雪巖帶到杭州學生意去了。

胡雪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謀私利,加上他膽大心細,自信誠實,很快從一個小夥計一躍而成為阜康錢莊的老闆,再躍而成為徽商巨頭。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打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食接濟清軍,獲得曾國藩的信賴,被委任為總管,主持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使阜康錢莊大獲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巖籌設胡慶余堂雪記國藥號;光緒二年(1876年)他在杭州湧金門外購置土地十餘畝建成中藥廠。此後,胡雪巖自己又親書「戒欺」和「真不二價」字匾告誡職工:「藥性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要求「採辦務真,修制務精」。胡慶余堂藥號所用藥材,均直接向主產地採購,並自設養鹿場,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置中成藥的國藥號。

胡慶余堂藥號的職工,一般都不願意離開企業,要做到去世為止。這與胡雪巖關心重視職工,特別是老年職工生活有關係。胡雪巖在店內設置了陽俸和陰俸,陽俸指的是對那些對胡慶余堂有貢獻的、因年老體衰或生病無法工作的職工,照樣發給原薪,直到去世為止。陰俸是這些職工死後,還可以讓其家屬按照其工齡長短來領取生活補助費。如有十年工齡,可以發陰俸五年,每年按本人薪俸的百分之五十發給。工齡越長,發放的陰俸就越多。這有點類似於我國現在實施的退休和遺屬補助制度。但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裡,胡雪巖就已經這樣去做了,的確是一種創舉。由於實行了這種陰俸和陽俸制度,胡慶余堂的職工解除了後顧之憂,工作安心,埋頭苦幹,大大促進了胡慶余堂經濟效益的提高。

中國古時各家商埠門前,都要掛一塊青龍招牌,牌上刻寫廣告語,如酒店掛「太白遺風」、診所則掛「妙手回春」等等,其實這也是一種商業文化。胡慶余堂在中藥飲片和丸散櫃台兩側懸掛的青龍招牌上,寫著「飲和食德」和「俾壽而康」。從字面上解釋是,飲食有規律,做人有道德,就可以使人健康長壽,有普濟蒼生、積德行善的意思。但是後來有人考證後得出這樣的解釋:胡雪巖用這幅對聯還有更深遠的含義,對聯裡的「和」是指「許廣和」,「德」是指「葉種德」,這兩家藥店都是當時杭州最大最老的字號,胡雪巖創辦胡慶余堂,就是想要壓倒和吃掉這兩家的業務,可謂是老謀深算。此說雖然沒有事實依據,卻也可見胡雪巖對市場的強烈競爭意識了。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