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經院:短期內台灣無產業空洞化跡象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九日電)台灣經濟研究院表示,自1987年至1999年間,台灣朝「正面脫離工業化」發展後,近年製造業產值雖下降,但好處是非持續下降,再加上每人國民所得成長,目前看不出有轉朝「負面脫離工業化」不利發展,換句話說,台灣短期內沒有產業空洞化跡象。

台經院助理研究員林怡君在最新一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中分析台灣產業是否空洞化問題。

林怡君表示,台灣製造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自1987年達到37.21%最高點後,呈現逐年下降,2005年為21.17%,下降16個百分點。

台灣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則自1987年的50.64%逐漸上升,2001年突破70%,2005年再上升至73.56%,可知產業結構轉朝服務業調整,這個階段稱為「脫離工業化」。

林怡君指出,所謂產業空洞化是指產業「脫離工業化」呈負面發展,但2000年前台商持續對中國大量投資前,據統計,1987年至1999年,由於製造業生產值未持續下降,且勞動生產力上升、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仍呈現成長趨勢,顯示過去屬「正面脫離工業化」,也就是未發生產業空洞化。

至於2000年至2005年間,台灣產業結構朝高技術人力密集、高資本密集、高科技產業為主,經濟發展朝先進國家水準調整,但林怡君認為,調整速度不如1987年至1999年間快速,例如研發經費占 GDP比例雖有上升,但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甚至不如韓國,且向國外購買技術金額占營收比例未明顯下降,顯示研發投入還有待加強。

林怡君分析,台灣在1999年前未出現產業空洞化,但2000年至今產業結構調整不夠快,短期內雖然沒有產業空洞化危機,但未來屬於「負面或正面」脫離工業化,則要看產業升級與技術革新的遠見與速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