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網站及部落格影響力擴大且深入基層

標籤:

【大紀元10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特稿)美國期中選舉剩下不到兩週時間,各種競選花招及廣告手法推陳出新,相較於前幾次選舉,政治網站或部落格現在已經成為候選人尋求奧援或攻擊敵對陣營主要工具之一,這股風潮已從全國性公職選舉蔓延到地方型選舉,而且未來影響力會愈來愈大且深入基層。

尋求四連霸的美國康乃狄克州元老參議員李柏曼,八月在民主黨初選敗給以反戰為主要訴求的企業家賴蒙特後,決定以獨立候選人身分繼續拼戰,吸引眾人焦點。  

不過,李柏曼執意參選也引發反戰團體人士強烈抨擊。實際從事政治部落格的康乃狄克學院學生JackieLightfield指出,李柏曼在網站上遭受的攻擊是前所未有的,這對使用電腦次數頻繁的年輕選票的殺傷力是顯著的。

事實上,隨著美國期中選舉逼近,中東局勢未見緩和,部分地區的國會議員選舉主軸與戰爭扯上關係。支持布希出兵的李柏曼與賴蒙特之役更被外界視為主戰與反戰對決,一場攻打伊拉克的另類公投選舉。

部落格專家畢格羅直言,隨著網際網路興起,使用電腦閱讀新聞的人口數急速成長,政治網站及部落格的效果將無法抵擋,而且衝擊會愈來愈大。

他以康州從二零零零年、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以及這次期中選舉加以分析,才不到六年光景,候選人運用網站或部落格頻率,已從全國性向下蔓延到地方型選舉,被使用的範圍也愈來愈廣。   畢格羅指出,運用政治網站及部落格做為競選主要手法之一,已從全國性總統大選向下發展到市議員及州議員等地方型民代選舉,幾乎所有參選人都不能忽視電腦族群對選票的影響。  

實際上,連一向以交友為主、目前擁有九百五十萬名網友的Facebook,也已投入政治網站行列,羅列一千四百名候選人的基本資料及競選政見,並依據會員投票結果加以排名,很難說不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

Jackie Lightfield更直言,隨著媒體新聞網路化,聊天室應運而生,主流媒體包括電視及報紙早已網路化,彼此競爭更加激烈及直接,反應時間愈來愈短,也促使政治網站及部落格有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他預測,隨著網路閱讀人口不斷成長,使用網路的選民年齡層逐步下降,政治網站及部落格的攻擊力絕不能輕忽,而且會更加多樣化、互動性更強,電腦即電視的景況很快就會發生,可以想見未來各種選舉議題有關的網站及部落格將成為候選人不可缺席的競選地盤。 

不過,儘管政治網站多如牛毛,也能發揮一定影響力,但網站立即、互動且容易使用等特性,也讓候選人之間的攻訐更加激烈。好比李柏曼在網站上即遭受大量言論攻擊。

事實上,深獲全球許多人使用於交友、約會及交換工作訊息的主要集中站–MSN「分享空間」(MySpace.com),也被慢慢運用到政治選舉。    

而且有別於以往非關政治的「電腦一族」聊天室,愈來愈多政治人物直接投身政治部落格。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十月起正式運作的HotSoup.com網站,就是前總統柯林頓的白宮新聞秘書洛克哈特 (Joe Lockhart)、布希總統前媒體公關大將馬金農 (Mark Mckinnon)共同發起。

今夏正式運作的Campaigns Wikia,則由網路百科全書權威Wikipedia策劃執行;MorePerfect.org則由曾在華盛頓州發動地方公投的季理安 (Tim Killian)主導;由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瑞陣營工作人員、一名年僅二十三歲哈佛畢業生創立的Essembly.com,都是十足政治味的網站。

儘管如此,華爾街日報引述市調公司TNSMediaIntelligence調查發現,從七月美國期中選戰開打以來,廣告商花在網路的預算相較於候選人投入電視廣告金額,簡直不成比例。

不過,專家認為,隨著網路使用範圍擴大及更加普遍化,廣告商可能會較之前更有意願投入網際網路事業,達到魚幫水、水幫魚效果。選舉政治部落格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相關新聞
美國中期選舉(1):選舉重要性
部落格人口成熟化 樂多日誌新浪30歲逾4成
美國維吉尼亞州參議員選舉追蹤
美國會選舉非法移民問題再起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