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根獎 深耕台灣 廠商不孤單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面對西進中國市場熱潮,您知道,其實在國內仍有許多企業選擇「根留台灣」,默默耕耘努力,為產業轉型升級而努力嗎?為鼓勵這些深耕台灣的企業廠商,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TITA )從2002年開始舉辦「台灣金根獎」活動,表揚他們的貢獻。 「金根獎」的主辦單位─台灣科協,結合認同「台灣優先」的高科技、傳產、金融界代表,橫跨產官學界精英,以「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為創會宗旨,並以落實「台灣成為綠色矽島」為目標。

台灣產科主要核心成員包括:工研院電子光電所長黃得瑞、考試院長姚嘉文、經濟部次長侯和雄、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李界木、大同公司總經理林蔚山、高銀化學董事長鄔宗明、立委柯建銘等。

今年獲選第4屆「金根獎」總計有17家企業,選拔評分指標有3大項,第1是「深耕台灣」表現佔50%,檢驗項目包括是否以台灣為全球運籌中心與研發創新基地,對台灣提供就業機會情況等。 第2是「對台灣貢獻」佔20%,包括資金回流台灣情況、從事社會公益表現;第3是對於國家形象與競爭力提升之幫助,佔10%。此外,除上述3項指標外,企業財務評估也納入評分標準之20%,包括:自有資本率、營收、毛利、報酬比率等,尤其,不得有財務不良紀錄。

台灣產科強調,台灣產業在台商西進中國影響下,造成嚴重衝擊,未來將繼續堅守台灣優先原則,建立我國在全球產業發展機會,開創台灣經濟生命力。

哲彥機械李榮昌:西進低成本 阻礙企業升級

記者王孟倫/專訪

相較同業一窩蜂西進中國設廠投資,生產製造瓦楞紙板機械的哲彥機械公司,堅持據守台灣繼續打拚!哲彥總經理李榮昌接受專訪時強調,唯有「深耕台灣、投資台灣」,才是永續經營發展的契機。

他更呼籲企業各界能夠支持「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與政府同心協力,創造台灣經濟的另一波高峰。

李榮昌指出,由於中國挾廉價勞工和廣大市場的優勢,台灣原本生產瓦楞紙板機械的同業,幾乎都已經外移中國,留在台灣的屈指可數。面對中國當地產品的低廉價格與台商同業的惡性競爭,他表示,哲彥仍堅守台灣這塊基地,不僅產品還是繼續出口到世界各國,更一舉反攻外銷到中國市場,顯示企業「深耕台灣」一樣能夠茁壯成長。 「我不只根留台灣,連莖、葉也都留在這塊土地上!」李榮昌說,哲彥機械從民國67年成立以來,生產線、研發、行銷全部留在台灣沒有移出去,並致力產品的研究開發,迄今擁有數十項專利技術,也多次獲得經濟部評定為外銷績優廠商,民國80年更獲得「中華民國精良機械金龍獎」。

李榮昌說,「生產基地或產業並非要外移到中國,才能夠生存下去」,他表示,哲彥能夠突破重圍與挑戰,主要憑藉3大原因,包括:卓越的生產技術、嚴格的製程控管以及研發團隊之不斷創新。

由於哲彥機械今年獲得第4屆台灣金根獎,李榮昌說,十分感謝台灣科協和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留駐台灣的企業,所給予的肯定和支持,這個獎項對哲彥是很大的鼓舞。

他強調,若是一味追求低成本,反而會阻礙企業的成長與升級,因此,創造高品質、高效益的產品,才是企業永續發展之關鍵。

鴻進科技黃江城:留下來 社會責任更大

記者王孟倫/專訪

從事DC無刷馬達研發製造的鴻進科技公司,今年甫獲得第4屆台灣金根獎,鴻進董事長黃江城在接受專訪時指出,選擇產業外移還不如留在台灣,從事技術、產品的研發創新,並強化自有品牌形象;他強調,生活在台灣,就要對這塊土地有信心,「深耕台灣」不僅是企業應該選擇之道路,更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

對於台灣產業為尋求低廉生產成本而西進中國,黃江城指出,很多人以為,產業外移就可以降低成本,但外移之後,企業所要付出「移動成本」,代價其實更高,這個部分不能不納入計算,因此,對企業整體發展往往未必有利。黃江城說,這就是不少台商大老遠赴中國投資設廠,結果反而未能真正獲利、甚至是血本無歸的原因。

他直言,以台灣當今的產業環境,要根留台灣發展,的確是項不容易的任務,但他強調,也就是這種艱難的環境,更能激發出無限的潛能。「一定要創新技術、投入研發,企業經營才會成功!」手裡展示最新研發的產品,黃江城表示,去年第1季鴻進科技量產全球第1顆「直流無刷震動馬達」後,就馬不停蹄進行下一代產品的研發。新一代產品的體積縮小50%,耗電降低50%,但震動量卻提升1倍,並預計今年第3季量產。

鴻進非常重視技術面之開發拓展、產品品質信賴與安全性考量,每年至少投入10%的經費研發創新,預估今年可達到出貨100萬顆震動馬達的目標,在2012年達到出貨1億顆,營業額百億之目標。黃江城強調,自己從來沒有任何黨派立場,但站在台灣這塊土地,企業必須有「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責任,根留台灣就是很好的實踐,更有助降低國內失業率。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