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棉花補貼與世貿談判

標籤:

【大紀元1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洵2006年1月18日華盛頓報導)農產品補貼是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中仍然有待突破的議題,而各方在棉花出口補貼問題上的衝突、妥協以及微妙態度則反映出貿易自由化背後的國際政治和內部商業利益間的較量。華盛頓的觀察人士說,在棉花補貼議題上的妥協挽救了世貿組織香港會議,使自由貿易談判得以持續;但在更廣泛的農產品補貼問題上急於找到突破,可能面臨政治阻力。

世貿組織成員去年12月底在香港同意在2013年之前全面取消對農產品的補貼。這個時限對支持貿易自由化的人來說顯得有些漫長,但它畢竟使多哈回合香港會議沒有重蹈西雅圖和坎昆會議的覆輒,這或許也是未來的談判取得突破的前奏。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農產品補貼議題中,各方更是同意在2006年內取消對棉花的補貼。

*美國姿態使香港會議得以持續*

2001年時,棉花補貼成為美國在多哈回合談判中面對的一個大麻煩,而巴西也對美國的棉花補貼政策提出了挑戰,美國棉花產業在香港會議上的謹慎和與政府合作的姿態使得貿易談判得以持續下去。

華盛頓的米勒和切瓦利爾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國際貿易顧問約翰.吉利蘭說:「棉花是美國的重要出口產品,但是棉花產業對布什政府為擴大國際市場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多哈回合談判以及推動貿易的組織等也從中得益。」

喬治城大學的國際金融教授佩特拉.利沃裡也認為,棉花問題在香港會議中得到突破是貿易談判得以延續的一個關鍵。利沃裡引用馬裡蘭大學貿易學者戴斯勒的比喻說,貿易談判就像是一輛自行車,如果放棄貿易自由化,這輛自行車就會倒下,這也就是說,要將貿易自由化談判進行下去就要不斷地把新的建議放上桌面。利沃裡說,棉花在香港會議中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棉花問題上發展中國家態度並不統一*

利沃裡說,棉花對於發展中國家既是貿易問題也同樣具有道義上的意義。他說:「我注意到棉花問題對於發展中國家所具有的道義上的意義。當你看到非洲四個棉花種植國的情況、世貿組織和樂施會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和態度等會感覺到其中的道義問題。」

但是利沃裡同時指出,發展中國家在棉花問題上的態度事實上並不統一。一方面,以巴西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在推動取消棉花補貼;另一方面,非洲四國的狀況也讓人們覺得有道義上的責任把這個議題推動下去;但是,中國和印度等具有相當大影響力的發展中大國卻並不熱衷於推動取消棉花補貼的議題。利沃裡說,其中原因在於中國和印度都是棉花進口和消費大國,美國對於棉花的補貼實際上在價格上有利於這兩個國家的紡織業,因此,發展中國家在一些議題上並非總是意見一致。

*美國或不會過快推動更多農產品補貼*

吉利蘭律師說,棉花生產遍佈美國東西兩岸以及南部大片地區,加之與棉花生產相關的紡織業,它們對於美國國內政治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喬治城大學教授利沃裡說,美國放棄對棉花的補貼可能並不至於導致美國的棉花從此不再具有競爭力,甚至消失,但是她對過快地推動更為廣泛的農產品補貼議題感到悲觀。

利沃裡說:「唯一能夠讓這些議題在國會得以通過的前提是通過直接收入援助為喪失農產品補貼的農戶提供更多的補償,但是目前的預算狀況又相當糟糕,所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取消農業補貼做補償看來行不通。」

另外,利沃裡說,2006年將舉行國會中期選舉,代表相關農業所在州的國會議員不會在這期間喪失他們代表的選民的利益,因此,在沒有明確補償機制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要想在更為廣泛的農產品補貼方面有所突破看來並不樂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11反世貿示威者獲釋
李建誠被判無罪當庭釋放
11示威者撤控罪3續被控
獲保釋韓農答應三月回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