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抗震盃地震工程競賽結束 抗震耐震見真章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五日電)「2005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校際競賽」今天逐次進行各級地震強度測試,造型與結構間到底孰能勝出,在眾人見證下,發出聲聲驚嘆。主辦單位台灣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準備將這次比賽的錄影放在網站上,供日後準備參賽的學生參考。

經過兩天的製作和比賽,今年抗震盃圓滿結束,高中和大專組建構的是四層樓的建築模型,研究生組則是三層樓建築模型;高中和大專組要展現的是基礎結構和創意發揮;研究生組則強調實際耐用程度,以及建築防震的補強概念。高中大專組依樓層面積至少加上7.5公斤的鐵塊,研究生組則是每層樓加上10公斤鐵塊。

地震工程中心還舉辦了票選活動,讓在場的學生和地震研究界人士對心中認為最耐震的建築物投票,其中票數最高的就是研究生組的台北科技大學,他們的作品是加了寶利龍球的基底隔震式建築。

從今天早上開始以高中組、研究生組、大學組的順序分別進行不同強度的震動測試,從加速度250gal到1500gal逐級加重,其中400gal相當於七級地震,再往上便不再分級。

模型安置在振動台測試前,必需紀錄每一個模型的質量,模型測試中則會紀錄造成這個模型破壞時的地震強度,這些數值將用來計算每一個模型的效率比,而效率比是以模型所能承受地震最大強度除以模型的質量。

在各組所做的模型中,有的原本被看好者,到了場上很快失去比賽資格,看來平淡無奇的造型卻發揮韌性,一直震到最大的1500gal仍然屹立原地,而研究生組的模型,有的並沒有倒塌,但因為基座搖晃得太厲害,碰到一旁沾有墨水的海棉被做了註記而失去資格。

經過長時間的比賽,研究生組前三名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成大建築研究所;大專組台灣科大、文化大學、東南技術學院;高中組方濟中學、治平高中、瑞芳高工。

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許健智表示,這個比賽已委託公共電視拍攝,準備濃縮成一小時的節目在電視上播放,未來地震中心的網站改版時,會放進比賽的錄影實況,讓日後有心參賽的學生,能事先了解工程設計和耐震之間的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