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人普遍煩躁 學者建議普設心理健康中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三十日電)根據康健雜誌調查顯示,台灣人民普遍覺得煩躁且覺得社會沒有公平,受訪者最希望改善經濟和媒體自律。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張玨認為,應普設心理健康促進中心,全面改善大環境,提升全民心理健康。

台灣人民快不快樂?康健雜誌新發表「2005健康城市調查」,以「精神健康」為主題,分五大面向─身心健康及情感支持、生活富足、生活安定及信任感、休閒環境舒適、社會福利及精神醫療資源進行調查,輔以政府部門相關數字作整體評估,發表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台灣人有近四分之一睡不好,大約四成三覺得煩躁,高達七成三覺得社會沒有公平讓大家爭取財富地位,超過五成的人對未來不樂觀、不確定。

此外受訪者也抱怨社會福利不足,不到二成受訪者認為,生活碰到困難時,現在社會福利措施足夠幫忙度過難關;碰上心情低落,只有三成三的人知道可向哪些單位尋求幫助。

值得一提是,高達七成三的受訪者覺得社會不公,推測可能是媒體大量報導名人豪華生活,更助長比較、嫉妒等不健康的心理;有二成二的受訪者覺得相較之下,自己過得並不好;超過一半受訪者對自己未來生活不表樂觀。

至於如何改善全民精神健康,調查中民眾最希望依序是改善經濟、增加工作機會和媒體自律。

調查發現,最快樂城市前三名是金門縣、新竹縣和台北縣;最不快樂的城市則是雲林縣和台東縣。

對這項結果,義工孫越指出,台東、雲林有很多年輕人來台北工作,尤其台東距離很遠,且有山的地方,資源取得較別的縣市困難。他建議政府增加醫療巡迴車、家庭探訪車,將會有助於當地老人家、社區覺得有人關心。

張玨表示,今年是「健康人生,健康年」,行政院長謝長廷也曾宣示要打造健康台灣,過去很少首長會提到健康,其實重要是健康不是疾病,是自我保健方法,硬體軟體都應包括在內。

她說,這項調查報告結果應給各縣市政府,了解未來如何改善。心理健康主要是面對困境,找出自我因應方法,這份報告希望激勵大家更快樂。

張玨表示,衛生署將舉辦自殺防治研討,強調精神醫療防治,但這太窄化,應廣泛提升生活品質才是。她認為,經濟、工作兩項最重要,因為可讓生活安定;媒體不要再八卦、要自律,現在已有太多戲劇節目,新聞不要戲劇化、八卦化,應提供健康快樂的大環境。

她建議,政府應普設心理健康促進中心,自殺防治只是其中一部份。如何轉化負面變成正向,情緒管理問題很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