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以來的亞太格局(2):美中和解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8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5年8月15日華盛頓報導)整整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不但為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血腥的戰爭劃上了句號,也為世界格局的重新組合揭開了序幕。從這個星期開始,《時事經緯》節目連續播出系列報導:《二戰以來的亞太格局》,與聽眾一道回顧過去60年來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風雲變幻。今天是第二篇:《亞太地區戰後60年大事回顧》。

*美蘇兩大對抗陣營形成*

二戰的結束標緻著國際社會冷戰的開始,而在中國國土上,隨之而來的是一場血腥的“熱戰”。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內戰中擊敗國民黨奪取政權,毛澤東宣佈“向蘇聯一邊倒”,美蘇兩大陣營在全球對抗的格局初步形成。在亞太地區,大體以北緯38度分為南北兩半的朝鮮半島正是這兩個陣營對抗的縮影。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政治學教授、東亞問題專家包瑞佳(Richard Baum)說,1950年爆發的韓戰不僅進一步固化了冷戰格局,而且亞太地區地區當前面臨的兩個最緊迫問題,即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及台海局勢的穩定,也都和韓戰有關。

*韓戰對地緣政治影響深遠*

包瑞佳教授認為,韓戰是自從二戰結束後對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影響最深遠的歷史事件。他說:“韓戰是對二戰後亞太格局的影響是最重要的。韓戰為隨之而來的30、40年全面鋪開的冷戰定下了基調。韓戰爆發以前。美國和中國之間存在一些緩和的可能。但是在朝鮮戰場上,美國和中國成了相互射殺的敵人。中美關係隨後出現解凍的可能也就不存在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所中國部主任蘭普頓 (David Lampton)認為,韓戰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也是常常被人們忽略的,是對台海局勢的影響。

蘭普頓回顧說,杜魯門總統在1950年時承認中共在內戰中的決定性勝利,也承認美國的干預不會有效地挽救國民黨政府。蘭普頓認為,如果中共在當時決定跨海攻打台灣的話,杜魯門很可能會採取坐視的態度。但是,1950年發生的韓戰改變了杜魯門總統的決策。

蘭普頓說:“我想,如果當時北韓沒有在1950年6月南下侵略韓國的話,美國可能會準備聽任台灣自生自滅。”

*越戰促美謀取與中國和解*

冷戰期間亞太地區爆發的另外一場由美國主導的“熱戰”是越南戰爭。越戰是美國自從二戰以來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也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

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包瑞佳說,越戰改變了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攻防態勢,促使美國政府重新考慮亞太地區的戰略,並更加積極地尋求緩和於中國的關係。

包瑞佳說:“越戰的結束標誌著美國減少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這是促使中美兩國緩和並最終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因素,因為越戰後中國不再把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威脅看得那麼嚴重,這可以說是從美國在1970年代初在越戰中實行所謂的『越南化』政策開始的。當然這一時期伴隨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中蘇關係的加速惡化。”

*美中關係終於打破堅冰*

統治蘇聯並且領導世界共產黨陣營的斯大林1953年去世,此後,中國和蘇聯這兩個共產黨大國漸漸反目成仇,在1969年甚至一度兵戎相見。而中美兩國的關係,則開始打破堅冰。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踏上中國大陸,開始了他稱之為“謀求和平的旅行”。 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

包瑞佳教授說,儘管中美兩國在7年後才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是兩國關係本質上的改善,應該說開始於尼克松1972年的破冰之旅。

包瑞佳說:“我認為,尼克松的中國之行也是二戰以後亞太地區的非常重要的事件,因為此行扭轉了中美之間在韓戰以後積累的敵對情緒。”

*美中蘇三角關係格局形成*

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認為,尼克松總統的破冰之旅後,美中蘇三角外交的態勢開始形成。這一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決定國際形勢發展的重要因素。美中和解使蘇聯不得不加緊同美國和西歐實行緩和,並推動中日兩國於1972年9月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50年代後,美國對日本的政策重心由控制轉為扶持。日本經濟迅速崛起,並確立了民主政體。1968年,日本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強國,並一躍成為當時繼美蘇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工業國。

從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到80年代,除了日本以外,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亞洲經濟實體迅速騰飛,形成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衝擊波。美國越來越認識到亞太地區的重要戰略意義。里根總統在任期間提出了“美國的未來在太平洋”的口號,標誌著美國的外交重心向亞洲傾斜。

*中國改革開放意義重大*

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包瑞佳說,在此期間,中國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進一步改變了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版圖。包瑞佳說:“二戰結束後亞太地區的最近一件改變地區結構的大事就是毛澤東1976年去世和隨後鄧小平進行的改革。”

包瑞佳教授說,正是因為1978年鄧小平主倡的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另世界矚目的中國崛起。而蘭普頓認為,人們在談到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的政局和社會在過去20年裡發生的變化。

蘭普頓說:“如果你問一下毛澤東控制了中國的甚麼?答案是中國的一切。如果你問一下眼下中國的領導層控制了中國的甚麼?答案是比過去少得多,其中當然也包括經濟部門。”

斗轉星移,如今,不僅二戰硝煙早已散去,連冷戰也已成為往事。國際格局變了,中國也變了。蘭普頓認為,中國現在的政治制度究竟應該叫甚麼,可以作為一個有意義的學術問題加以研究討論。

不過事實是,中國目前的體制和1978年前相比,已經有了顯著的不同。蘭普頓說,中國的政治體制在適應中國的經濟體制以及和國際社會兼容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第十二篇:美國二戰總貢獻和名人論述
VJ Day:中共續行騙 全球放鬆警惕
NY時報廣場和平之吻女主角替雕像揭幕
京官再爆驚人語:中日年內或開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