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袋戲打造台灣版的迪士尼(五):Cosplay嘉年華(2)

子盈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訊】上一篇提到將Cosplay的活動融入布袋戲主題樂園中,在此篇仍要繼續此一話題主軸,談Cosplay嘉年華會的概念。

提到嘉年華會,大家的印象都是歡樂的、繽紛熱鬧的,但又具有濃厚的人文藝術色彩在其中。許多國家都有大型、具國際知名度的嘉年華或觀光祭活動,這些重要的嘉年華活動甚至已逐漸形成世界大事。目前世界三大嘉年華為巴西的嘉年華、威尼斯的面具節及法國的尼斯嘉年華。嘉年華會源於歐洲,不過卻在巴西發揚光大,至今巴西已幾乎成為嘉年華會的代名詞。巴西的里約嘉年華在每年的2月末3月初舉行,以森巴舞(Samba)、奢侈、自我放縱、暴露的服裝為主要特色,其中最為著名的活動應該算是森巴大遊行,炫目的花車爭奇鬥艷、一個比一個火辣的森巴舞女郎、強烈的森巴節奏,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到此狂歡作樂。義大利的威尼斯嘉年華則是在每年的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每年的日期都不盡相同,約在2月左右)的前10天舉行,又稱為「面具節」,有別於一般嘉年華狂歡跳舞的場面,人們裝扮華麗、戴著五彩面具出現在聖馬可廣場上,而這種面具就是威尼斯嘉年華的重點。至於法國的尼斯嘉年華,自1294年初次舉辦以來、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每年都是由當地封齋節的星期二開始(2月中旬),持續進行 20 天左右,每個年度都以一個最受討論的主題做為大遊行的主題,例如2000年歐元啟用之年,即以「歐元」做過主題。此外,尚有美國的紐奧良嘉年華(Mardi Gras)、加拿大魁北克的冬季嘉年華(Quebec Winter Carnival)、西班牙奔牛節(Encierro)、德國慕尼黑啤酒節(Munich Oktoberfest)、英國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Arts Festival)、法國的亞維農藝術節(Avignon Festival)、中國大陸哈爾濱冰雪節等不同型的嘉年華或節慶活動。

上述嘉年華或節慶的共同特色是,原本具有宗教或文化上的意義,後來在今日的社會中,演化成大型節慶。這些活動不但具有藝術性,且每年都帶來大量可觀的觀光收益。例如巴西的嘉年華已成為該國政府主要的觀光財源,愛丁堡藝術節,與法國亞維儂藝術節並列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藝術節,每年為愛丁堡帶來了二千多萬英鎊以上的經濟收益,並且創造出四千多個工作機會。

參考這些外國的嘉年華或節慶活動,台灣也可舉辦具有我們人文特色的活動,像大陸哈爾濱的冰雪節便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不但是中國最具規模的冬季冰雕節,更是亞洲地區最盛大的冬季嘉年華,引發了全國和世界性的冰雪旅遊熱。因此,筆者建議台灣也可以設計Cosplay的嘉年華活動,可以有花車競賽、真人角色扮演競賽、Cosplay舞會…,營造一個非現實的歡樂夢境,讓人們看到自己童年看過虛擬人物出現在眼前。

其實台灣並非缺少觀光資源,除了我們特有的山脈、海岸等天然資源外,尚有許多文化內涵的活動,各種觀光活動在對外宣傳時,大都採單兵作戰的方式,缺乏一個整合的概念,當然不能將資源作最大效用的利用,也容易讓國內外觀光客覺得「只有這麼地點或活動可以看」,而不是讓他們覺得大老遠來台灣有許多玩不玩的東西。就商機的角度來看,當觀光客停留的時間越久,所能貢獻的利益自然也越多;因此,設法將台灣的觀光資源作有效的整合、進行國際推廣是必要的。近年來,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在對國際推廣其觀光活動時,也是採取此種作法,而觀光祭或嘉年華活動的設計概念,應能達到我們所欲的目標。

就執行面來看,觀光祭的活動一向為期一週至一個月不等,可以衍生出多種不同面貌與類型的活動,因此若能以嘉年華或觀光祭活動的方式推廣(promote)台灣文化至國際舞台,會較容易成功的。Cosplay嘉年華的熱鬧氣氛及相關的藝術設計動,加上布袋戲為台灣獨有的特色,若能配上良好的推廣活動,應能吸引國外的觀光人潮來台。除了Cosplay活動與布袋戲文化之外,尚可搭配其他的活動,將台灣的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小吃文化…不同的風貌推出,達成資源整合的效果。

最後,就藝術價值來看,世界三大藝術節之一的亞維農藝術節,總少不了東方的傳統劇場,例如峇里島的歌舞、越南的水木偶、印度的戲劇…,在西方人眼中,東方的藝術是具有深度而神祕的,因此,台灣的布袋戲的確具有國際舞台的空間;即便台灣一時無法舉辦大型的嘉年華活動,也應設法行銷台灣的布袋戲至這些國際知名的藝術節、嘉年華活動上,增加台灣木偶藝術的國際能見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陳其邁參觀奧林匹克中心
以布袋戲打造台灣版的迪士尼(一):台灣的文化產業在哪裡?
以布袋戲打造台灣版的迪士尼(二):多角化的延伸
安寧病房演布袋戲祝父親節快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