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企資產私有化遭強烈反對

標籤:

【大紀元7月3日訊】(亞洲時報 Siddharth Srivastava新德里撰文) 印度國大黨領導的 「聯合進步同盟」政府與其重要聯盟左翼政黨,再次就國家的經濟政策發生爭執。這次的問題是:政府決定削減對「印度重型電力有限公司(BHEL)」的投資,該公司是一間直屬政府的營利企業,主要為電力工業部門生產重型設備。

左翼政黨決定退出聯盟協調小組,譴責政府的經濟政策 「逐漸走向私有化」。他們在寫給印度國大黨主席桑妮亞.甘地的信中說, 「在許多問題上,我們都存在異議,但政府一意孤行,堅持己見…最令人憂慮的是,政府決定減少對『印度重型電力有限公司』的投資,並計劃出售49%的股權。從49%到51%只是一步之差,這是逐漸走向私有化的表現。」

印度聯合政府的施政很大程度依賴左翼政黨的支持,這種依賴通常成為了政府推進經濟改革的絆腳石。印度存在兩支力量相當的派別–支持經濟改革和不支持經濟改革,印度總理辛格和財政部長齊丹巴拉姆大力支持經濟改革,而左派通常被視為制衡他們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

上月,印度總理辛格召開了一次內閣會議,決定出售政府在BHEL10%的股權,使政府在該公司的持股量降至58%。齊丹巴拉姆說, 「政府在作出決定前,已諮詢了左翼政黨。」隨後,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通過媒體作出還擊,「聯合進步同盟是在國家的 『共同最低限度計劃』基礎上運作的,該計劃清楚說明,政府鼓勵和推動九家盈利的國營企業單位參與國際競爭,而不是賣掉它們。」

從1991 年開始,印度一直奉行經濟改革和工業自由化的發展道路,擺脫上一代以管制為主的「專利治國」的束縛。經濟改革進程包括:允許私人投資者自由介入政府目前控制的項目;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從國營大型企業中抽回投資資本,這些企業是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推行蘇聯式的計劃經濟時,作為政府的「制高點」建立起來的。

在過去十年,社會對私人投資者所發揮的作用,已達成廣泛共識。今天,私人投資者活躍於各個經濟領域,從電信、銀行、保健 、汽車 、航空、耐用消費品、電腦硬件、金融、零售業,到房地產開發等等。價格競爭和服務提升,使消費者成為了最大的受益人。過去幾年,在私營企業參與競爭的情況下,飛機票價、電信收費以及耐用消費品的價格,均呈不斷下降趨勢。

但是,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實行「國營企業私有化」的問題上,社會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支持私人資本投資國營企業的人認為,政府將從中得到更多的發展資金,用於保健、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領域需要政府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但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政府應該首先削減對虧損企業的投資,而非削減對盈利企業- -例如印度重型電力有限公司的投資。但政府堅持認為,出售10%的股份不會導致政府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與員工同分一杯羹,完全符合政府「推動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的政綱。

儘管受到左翼政黨的施壓,辛格還是堅定不移地推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計劃,為航空和建築業帶來實質變化。為達到7-8%的經濟增長率,政府已成立一個基礎設施建設的監管架構,為吸引1,5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創造必要條件。聯合進步同盟計劃啟動 「負投資」的計劃,認為此舉對促進福利事業的發展和虧損國營企業的復甦是必要的。為此,政府成立了一項 「國家投資基金」,從「負投資」計劃中抽回的資本將全數撥歸該基金,基金的部份收益可能用於福利計劃和協助國營企業的發展。

但是,有一種觀點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同,那就是,政府的改革計劃只支持富商和中產階級,這部分人口只佔印度10億總人口中的3億。許多過去積極鼓吹改革的人士,包括安德拉邦和卡納塔卡邦的主要官員,在選舉中紛紛落馬,因為選民認為,他們的改革意念違背廣大人民的利益。前任政府在去年選舉中落敗,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過度強調經濟改革,而沒有給普羅大眾創造實質福祉。前度政府出現了一顆 「閃耀的星星」,那就是民營化事業部部長阿倫‧紹裡耶,他首先提出以低價出售多家國營企業的方案。今天,紹裡耶並沒有干涉其政黨在出售國營 「Centaur酒店」上的做法,很奇怪,該酒店只有一個投標商提出收購。

即使在國大黨內,有關經濟政策的爭論並沒有停止過。多名高級官員,包括石油部長山克.艾亞爾,對財政部長以及削減對BHEL的投資的計劃提出了嚴厲批評。在他寫給財政部長的信中,艾亞爾不僅反對政府對盈利企業BHEL的 「負投資」計劃,並要求政府提供整個負投資計劃的 「白皮書」,而且要成立一個獨立的常務委員會,作為政府出售任何國有資產的條件。在一封詞峰凌厲的信中,艾亞爾說,假如要將盈利的國營企業進行負投資,那麼首先要把不可救藥的虧損企業賣掉。」 「家庭的錢箱不到最後關頭也不能動用。」艾亞爾寫道。

在馬哈拉什特拉邦得到廣大農工支持的民族主義國大黨,以及政府在南部泰米爾納都邦的政治聯盟— 「德拉維達進步同盟」,現在也隨大流加入了反私有化的行列,進一步加劇了執政聯盟的分化。民族主義國大黨的發言人說, 「政府應該對盈利國企加大投資,而不是減少投資。」

然而,一些分析家在這次騷動中觀察到,在聯盟裡出現了一條非國大黨的陣線。而其他分析家認為,這是一種政治衝動。隨著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這兩個共產主義堡壘即將進行地區選舉,左翼份子可能試圖攻擊政府的 「負投資」計劃,與國大黨劃清界線。在政府,左翼政黨與國大黨是同盟關係,而在上述兩邦,他們就成為了爭奪選票的兩大對手。不管怎樣,政府不會出現瓦解的危機,因為國大黨和左翼政黨都極為痛恨反對黨–印度人民黨,因此他們不會解散政府。至於印度的經濟改革,很大程度取決於這次 「私有化」爭執是如何解決。這次爭執將對有意投資印度的外國投資者留下些許陰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強烈要求嚴懲巨貪村官
擱置私有化動議遭否決
港暫停公產私有化動議遭否決
機場私有化意見仍分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