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替:一章書稿洗盡喉舌記者的恥辱

安替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9日訊】袁晞是好樣的。今年52歲,北京出生,在四川長大,現為《人民日報》主任編輯,常發表一些教育出版方面的稿子,雖不算太惡劣,但從新聞角度上講也夠無聊。我竟然說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的編輯是好樣的,肯定是因為他做了和《人民日報》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他寫了《武訓傳批判紀事》(長江文藝,2000年3 月),而其開篇第一章,讓我由衷敬佩他。

  全書是記錄電影《武訓傳》被批評的整個過程的,資料詳實,值得一讀。但最讓我驚訝的還是第一章。此章《不平靜的1951年春夏》記載《武訓傳》被批評時的國內政治背景:「土地改革、朝鮮戰爭、鎮壓反革命運動,一個接一個的重大政治事件使得1951年的中國處在複雜、緊張的形勢中。」

  袁晞在介紹土改、鎮反、韓戰時,首先引用了《人民日報》1951年5月的新聞。《人民日報》社內部有電子版資料庫,可以查到從創刊以來的所有該報新聞,是不可多得的中國歷史和黨史資料。袁晞身為報社員工,得天獨厚。

  但他在引摘完《人民日報》之後,話鋒一轉,開始了真正精彩的段落:「《人民日報》堅持的是『正面宣傳為主』的辦報方針,要比較全面地瞭解1951年春夏的形勢,這裡還不得不引用一些別的資料。」下面摘錄書中關於鎮壓反革命的引用:

  1951年的頭幾個月,毛澤東為部署鎮壓反革命運動給各地負責人發了很多指示:

  1 月21日在給上海市委並告華東局饒漱石、陳毅的電報中說:「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在今年一年內,恐怕需要處決一二千人,才能解決問題。在春季處決三五百人,壓低敵焰,伸張民氣,是很必要的……南京方面,請華東局指導該市市委好好佈置偵捕審訊,爭取在春季處決一二百個最重要的反動分子。」

  1月21日在給葉劍英、黃永勝等人的電報中說:「廣東必需有計劃地處決幾千個重要反動分子,才能降低敵焰,伸張正氣、望妥慎佈置施行。」

  4 月30日在轉發西南局關於鎮反問題給川北區黨委的指示的批語中寫道:「在農村,殺反革命,一般不應超過人口比例千分之一,有特殊情況者可以超過這個比例,但須得中央局批准,並報告中央備案。在城市一般應少於千分之一。例如北京人口二百萬,已捕及將捕人犯一萬,已殺七百,擬再殺七百左右,共殺一千四百左右就夠了。」

  據報刊公佈的一些省市的資料,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殺人的數字略低於本地總人口的千分之一,於毛澤東事先擬定的「一般不應超過人口比例千分之一」的要求基本相符。

  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內公開出版物上面看到這些電報資料,由此看來,革命真的不是請客吃飯,殺人指標的這種共產主義加上「數字管理」實在是讓人大開眼界。

  袁晞接著另說韓戰:關於朝鮮戰爭,《人民日報》沒有說戰爭的另一面。

  1951年3月1日,毛澤東在關於朝鮮戰局和我軍採取輪番作戰方針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在過去四個戰役中,中國誌願軍戰鬥的與非戰鬥的傷亡及減員已超過十萬人,正將補充老兵新兵十二萬人;今明兩年再準備有傷亡三十萬人,再補充三十萬人,以利輪番作戰。」……

  據戰後的資料統計,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傷亡多達90萬,大大高於參戰的另外三方軍隊的傷亡數字(朝鮮人民軍52萬、韓國軍隊30萬、美軍14.2萬)。

  這些數字和中國目前的公開數字差距很大:官方承認,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傷亡36萬多人,殲滅美軍39萬(含俘虜)。

  最近我買了好些書都讓我眼睛一亮。這本《武訓傳批評紀事》在記錄了武訓傳批判風雲之餘,也夾帶傳遞了以上信息。雖然我們並沒有出版自由、新聞自由,但一些個人的努力,已經讓歷史開始顯露出本來的面目。從這點上,袁晞不再是一個喉舌記者。◇(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安替:紀德為何能從蘇聯幻象中看出真相
安替:同樣的戰勝國,不一樣的日戰敘述
安替:到底誰贏了
安替:《名牌》胡海卿寫就最後一篇陳久霖的馬屁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