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盜版大國與“中國威脅論”

陳勁松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16日訊】在中國﹐盜版﹐或侵犯知識產權的行徑﹐一直十分猖獗﹐外國眾多唱片﹑電影﹑軟件﹑出版等企業損失慘重﹐美國企業每年為此損失至少25億美元。經一再的雙邊交涉無效之後﹐最近﹐忍無可忍的美國商會﹐決定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該商會已經將一份長達33頁的申請報告遞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要求美國政府訴諸WTO﹐懲罰中國。

考慮到美國商會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訴諸WTO的舉動﹐必然對中國構成巨大壓力﹐並影響到脆弱的中美關係。實際上﹐美國商會對此醞釀已久。該商會已經撥出巨款﹐來解決長期困擾美國企業的侵權問題。為阻止盜版﹐不久前﹐該商會在北京成立游說機構﹐並加緊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性游說機構。與此同時﹐美國商會決定﹐把2005年定為“打擊仿冒年”﹐準備在全球掀起打擊盜版的“保衛戰”﹐重點區域是亞洲﹐而盜版大國—-中國﹐則為“重中之重”。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商會決意將愈演愈烈的中國盜版問題﹐提交WTO。

盜版﹐侵犯知識產權﹐實際上就是侵犯他人或他國經濟﹐盜竊他人或他國財產。

面對這種盜竊行為﹐愛“佔便宜”的中國人﹐早已經習以為常﹐不以為恥。一些御用學者﹐甚至以“中國教育水平尚有差距”為由﹐聲稱中國盜版問題“情有可原”。這等於承認中國人素質低﹑品行差﹑道德普遍淪喪。

面對國外日益昇高的譴責聲浪﹐中國政府也僅以“已經立法”﹑“加大了打擊力度”等套話﹐予以搪塞。

然而﹐誰都知道﹐在中國﹐所謂“加大打擊力度”﹐也就是時不時搞一陣“嚴打”﹐刮一陣風﹐做做樣子。風頭過後﹐侵權的照樣侵權﹐盜版的依舊盜版。所謂“立法”﹐不過是走過場。中國政府也曾“立法”保護私有財產﹐然而﹐在各地強行拆遷風潮中﹐民眾擁有的房產或土地使用權﹐往往在一夜之間﹐就被強行剝奪﹐剝奪者﹐恰恰就是“立法執法”的政府本身﹔中國政府也曾“立法”“保護人權”﹐然而﹐侵犯人權和踐踏人權的惡行﹐卻天天發生﹐主導者同樣是“立法執法”的政府本身。

面對本國人民﹐中國政府尚且沒有信譽﹔面對國際社會﹐又能有多大信譽﹖不言而喻﹐縱容盜版﹐甚至直接參與侵犯知識產權﹐中國政府本身脫不了干系。眾所週知﹐就在有一陣沒一陣的所謂“嚴打”運動中﹐當局沒收的盜版商品﹐諸如光碟﹑軟件等﹐都成了公安人員的內部消費品﹐尤其是其中的黃色光碟﹐更令公安人員如蠅趨臭﹐受用不盡。甚至作為難得的“禮品”﹐“孝敬”上級。

還是那句老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的盜版問題﹐非一朝一夕而來﹐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牽涉到制度﹑文化﹑教育等眾多層面。中國固然佔到短期“便宜”﹐但這一另類“中國威脅”﹐卻使中華民族整體形像蒙污﹐長遠利益受損。不說別的﹐僅此一點﹐也可為“中國威脅論”揹書了。 (自由亞洲電臺)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陳勁松:病急亂投醫 北京扯上蘇丹
陳勁松:南亞賑災,中國表現如何?
陳勁松:說改革  話紫陽
陳勁松:中國經濟  失控的速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