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企業海外呆賬達千億美元

標籤:

【大紀元12月23日訊】最近長虹對美國 APEX公司的42億元逾期應收賬款和由此造成的37億元巨額虧損,令國內外為之震動,中國出口企業海外壞賬及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也再度引起廣泛的關注。目前中國企業海外呆帳已經高達1000億美元,並且每年遞增150億美元。

據一項來自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部梅新育博士後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出口企業壞賬率超過5%,而國際平均為1%左右。迄今中國至少有一千億美元的海外應收賬款逾期無法收回,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一百五十億美元的速度增長中。

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部專家分析指出,造成出口企業巨額壞賬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缺陷造成的海外呆賬:許多企業為完成出口創匯指標,往往不顧風險大量接受訂單。其次,由於中國出口產品中,多數是一般性制成品,為爭取出口訂單,出口企業不得不主要依靠價格策略,或在結算方式、付款條件、貨款追收等方面過度遷就客戶。再者,一些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更迭時,繼任者害怕追不回逾期賬款而變為壞賬,影響其賬面“業績”,因而寧願把前任領導手下產生的逾期賬款,繼續作為應收賬款保留在賬上,也不願去積極追收。

其二,腐敗造成的海外呆賬, 常見的手法有,出口企業業務人員利用自己負責從拉業務到貸款入賬全部流程的便利條件,與海外商人勾結,持續不斷向海外商人發貨但不積極催款,海外商人則為該業務人員提供回扣,或進一步為其提供海外就業機會、子女海外留學安排等。近年來中國許多外貿企業虧損額驚人,甚至徹底破產,公司有關業務人員卻大發橫財,個中奧秘可想而知。如果對1990年代以來虧損和破產的國有外貿公司主要管理人員、業務人員個人財產及其去向進行全面調查,結果肯定非常耐人尋味。

第三,旨在規避海外投資管制的海外應收賬款,中國長期執行嚴格的海外投資管制政策,主要體現為繁瑣的審批制度和外匯管制。不少國內企業通過操縱海外應收賬款科目,從而規避上述管制。比如,在決定對外投資時,企業可用海外應收賬款名義,將出口收入留存境外,從而達到規避漫長的審批過程。

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

相較於出口企業的壞賬率,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則更加觸目驚心。據國際債信權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 2003年11月26日發表的“中國金融服務業展望2004”報告。對中共政府頒布的好消息給予致命打擊,第一,中國主要銀行,包括被中國政府視為王牌的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十二家商業銀行的信用狀況全為投機級,即BBB-以下;第二,標準普而估計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比例大概在44~45%。這與目前國內官方當時發布的22.9%相去甚遠。

中國金融狀況一直不被看好的另一個原困是銀行自有資產佔總資產比率遠遠低於國際標準。用以規范國際金融業的《巴塞爾協定》規定:各國銀行自有資產的比率不得低於銀行總資產的百分之八,如低於此數,則應該視為銀行破產。而中國銀行的自有資本率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處於下降狀態,至一九九五年,中國各大銀行自有資產已經下降至總資產比率的百分之三。另外一方面,一九九九年的銀行不良資產為二萬多億,這一年由政府注資“剝離”掉一點四萬億不良資產,但至2002年,四大國有銀行體系內又新增一點七萬億不良資產,意味著每年新增不良貸款為五千到六千億。2003年初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政府也正式承認不良貸款是前清後增,總量還在增加。政府注入的巨額資本等於將水澆在沙灘上。據經濟學家何清漣披露,中國政府使用的這些注入資金是中國民眾的銀行儲蓄,也就是說是中國百姓掏錢填了四大國有銀行一年不良貸款的窟窿。而這些不良貸款的出現是銀行系統腐敗,大量違規放貸引致。近年來,中國政府傾盡全力爭取所謂“市場經濟地位”,也是希望通過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後,達到在華爾街上市並向外轉嫁金融風險的目的。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海外施暴 洛法輪功籲阿根廷勿協同
僑務委員會訂於明(95)年2月辦理『第34期海外華商烘焙研習班』活動
闔家團圓聚唐人 歡歡喜喜過大年
英魂系中華 丹心照汗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