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風險﹕民怨和污染

標籤: ,

【大紀元1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古鏡編譯報導)中國市場是一個令人躍躍欲試的地方,僅去年跨國公司就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金的資金在中國。即使中央集權的政府在過去兩年里亟欲降溫,但今年第三季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去年上升了9.4%。但它同時存在潛在危机。

國際先驅論壇報11月14日報導﹐除了正常的商業風險外,社會動蕩、環境災害和飲用水、能源嚴重短缺等都是投資的警訊。

在移動電話市場﹐盡管与當地公司爭奪后利潤不高,在中國投資了巨額資金的跨國企業,如:諾基亞、摩托羅拉和Sony易利信等公司﹐仍將与這個基本上充滿官僚體制和控制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打交道。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汽車市場﹐外國企業在同樣面對中國境內強大的競爭時,也不得不采用削減价格的割喉戰。根据中國國家統計局,主要的15家汽車制造商(包括中國与美、歐、日、南韓的合資企業)的銷售收入增加了4.4%,但利潤在前九個月卻下跌了51.3%。

這樣的趨勢在中國的各市場中都出現了。令人懮心的是,在這股壓力的背后卻是外國投資者必須衡量中國潛在的龐大吸引力和隱藏在其中的社會和環境風險。

在中國內地里,沒有因改革開放而受惠的民怨越來越高。根据中國公安局統計,去年超過370万人參与了大約7.4万起的暴動。官方越來越懮慮獨立的暴動事件可能因為手机等便利的通訊系統而擴散開來演變成有組織的抗爭行動。

并非是單一貧窮鴻溝間的深化才導致這些暴動事件。許多起案例的導火線是因為污染擴大和水資源不足。

盡管環保的需求對當地与外商机构提供了巨大机會,但他也突顯了中國在長期而言是否能夠支持其榮景的疑問。3月,中國官方高階環境官員潘岳(Pan Yue)警告:若不著手處理污染問題,中國的經濟奇跡將成為「泡沫」。

近几年來,工業也因為能源的短缺而出現危机。投資咨詢公司安邦集團(Anbound Group)研究部門主管何軍(He Jun)表示:明年在新的能源場建成啟用前,短缺將會持續。

水源的短缺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解決。根据水循環AquaBioTronic公司總經理約翰‧麥卡利斯特(John McAlister)表示: 大約40%的中國民眾和45%的經濟產出依賴水的供應,而水供應卻不到國際認定的危險警戒線的一半。

400多個中國城市沒有足夠的水資源供應,這些城市中的100個有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除了因為資源短缺所引發的零星暴動外,水資源缺乏也威脅到了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國家未來的工業發展以及經濟成長。

麥卡利斯特認為:經濟成長的步調「無法辦法再支撐下去」;其中「有很多理由,但水源才是真正的關鍵。」(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網民批政府就松花江污染撒謊
冷萬寶:掩蓋真相比災難更可怕
港綠學聯街頭倡減用膠袋
萬生:污染和專制同流合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