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柯承恩:改革看長期 社會不應期待特效藥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三日電)產業外移、股市不振、經濟成長率下降,政府喊改革提利多,但社會反應冷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柯承恩表示,政策改革是看長期,但現在社會卻一再要求特效藥,這種炒短線心態反而更不利改革。

柯承恩從台大教授轉任國家重要智庫掌門人,短短一個多月,每天參與大小會議,在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他笑稱不習慣這麼不自由,相較於過去歷任院長專長於經濟,學會計的他,看問題卻從管理實務面著手。

近期股市連挫,失守5800點關卡,從經濟實質面觀察,台灣累計1到9月出超19.4億美元,財政部說全年至少26億美元,甚至上看30億美元,但即使是30億美元,仍創下23年來新低,再加上禽流感在國際擴散情況,這些因素都造成股市信心不足。

為提振信心,行政院在10月20日提出放寬庫藏股資本適足率,鼓勵企業實施庫藏股、鬆綁壽險和基金業者投資外國市場比率,藉以鼓勵投資台灣股市、調降遺產稅和贈與稅,吸引資金回流、協助企業資金融通問題等四大措施。

雖然祭出利多,但股市買氣仍低迷,民間希望政府再提出更具體措施,看在柯承恩眼裡卻有不同想法,他表示,「沒錯,我們要期待政府有所作為,但很多作為是需時間去產生效果,台灣社會有很多人抱著政策短線就要有效果,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期待」。

柯承恩舉例,日本政府過去15年經濟處於停滯狀態,直到最近才有復甦跡象,日本所提出的政府改革、企業改革、金融改革,是在多少年前提出,必須經過時間逐漸醞釀才能展現效果。

他表示,台灣許多產業結束生產線外移至中國,且中國近年開始採購在地化,造成台灣半成品出超減少,大家看到貿易出超大幅減少,當然心理會緊張,但如何因應須慎重行事,民眾若期望政府去找特效藥,打一針就有效果,反而是鼓勵政府短線操作,對社會發展不利。

提及台灣與中國產業之間變化,柯承恩語重心長的表示,其實歸根究柢,台灣產業結構以及企業心態也是問題。

柯承恩表示,台商這一、二十年到中國發展,開始心態是成本考量而搶先登陸。但在群聚效應下,近年上游也外移,這種整個價值鏈被移走現象不只是做雨傘等簡單手工業、現在連高科技電子業都搬走。

柯承恩強調,這是台灣許多產業未能跳脫代工,只好成為追逐低價成本遊牧民族結果,且這樣情形不變,隨中國技術改進,採購當地化,台灣輸出半成品、原料空間縮減並不意外。

反觀韓國企業發展,柯承恩以三星為例,赴海外投資後,優勢研發基礎仍留在韓國,他建議應改變產業結構,不能單靠代工為發展主調。另外則是讓台商與台灣國內資金保持緊密關聯,其中國際板是可行方法之一,無論如何,政府及企業對目前處境都必須有所覺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