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任重道遠

標籤:

【大紀元10月15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採訪報導)中國《了望》週刊最新一期刊登文章指出,到2050年前後中國要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不是輕易能夠實現的。中國經濟現代化將面臨經濟質量、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競爭力等三大瓶頸,如何提升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了望》週刊援引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今年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仍然屬於經濟欠發達國家,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綜合經濟水平相當於2002年美國的水平,進入世界前40名;然後再用50年,進入世界前10名。報告認為,中國從經濟欠發達國家邁向發達國家,仍然任重道遠。

文章說,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並自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必須提高綜合經濟水平、實現全面現代化和增強綜合國力。綜合國力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主要包括: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軟實力」主要包括:民族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經濟是綜合國力的基礎;但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僅比較經濟規模,而且要看綜合經濟和現代化水平。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指出,2002年中國綜合經濟指數在世界108個國家中排在第69位。2002年,中國的經濟水平相當於1858年的英國、1892年的美國、1957年的日本和1976年的韓國經濟水平。

報告稱,改革開放26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達9.4%,創世界之最。但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過程中積累起來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已經到了不解決就難以實現經濟和資源、發展與環境、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發展的地步。

由於發達國家農業所佔比重已經很少,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逐漸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從事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服務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此外,發達國家單位產值能耗僅相當於20世紀70年代的50%左右,經濟和社會發展越來越依靠知識和技術。

報告還指出,中國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集中表現在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核心競爭力滯後。要加快從欠發達國家步入發達國家,中國必須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此外,中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巨大。據預測,2034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4.86億。2020年,中國適齡勞動人口將超過9億,比發達國家勞動力的總和還多3億,特別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將超過2億。勞動力素質問題也很嚴峻。

2003年一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表明,中國達到公民科學素質標準的人口比例不到2%,而美國在兩年前已達17%。據近期一項同日本、美國、歐盟15國的比較調查,中國公眾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瞭解程度均為倒數第一,主要原因是普及教育不夠。

到2003年,中國15歲及以上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為4.6%,而世界平均水平為12.6%,發展中國家平均為6.5%,發達國家平均為28.1%,轉型國家為13.9%。中國比發達國家滯後約50年。

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在世界GDP總額中美國占28.5%,日本占11.48%,中國占4.6%,居世界第7位;但中國人均GDP在全球184個國家和地區中居第100位左右。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經濟糾結矛盾 恐終結執政
學者質疑中國亮麗經濟數據背後政治宣傳味濃
香港政評家:中國經濟奇蹟背後存有隱憂
程曉農:中國經濟前景趨向衰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