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李衛平﹕從台灣立法院選舉結果 看島內政局變化與中美臺三邊關係走向

李衛平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台灣立法院選舉結束一月了﹐激情平息﹐再予觀察﹐頗有一些新認識。

藍綠力量對比趨向穩定

選前﹐挾總統大選勝利之余威﹐陳水扁﹑李登輝不斷拋出新議題﹐泛藍窮于應付﹑手忙腳亂﹐泛綠選情如火如荼﹑日日看漲﹐大有乘勝追擊﹐一鼓蕩平泛藍之氣勢﹐曰﹕割喉﹔泛藍總統選舉失利後﹐總體而言軍心渙散﹑潰不成軍﹐面對綠營步步進逼﹐莫說主動進攻﹐即便有組織的反擊也難以成形﹐似乎敗局已定。泛藍如果再敗﹐勢必被邊緣化。因此本次立委選舉是泛藍生死存亡之戰。

大概正是這種悲情意識﹐背水一戰的決心﹐幫助泛藍致之死地而後生。選舉結果也再一次證明瞭“月盈則虧”的古訓。泛綠在經過近二十年的長期增長後﹐力量已經達到頂峰﹔泛藍勢力經過連續四年大幅下滑﹐已抵達谷底。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如果沒有重大變故﹐藍綠力量對比將基本維持現狀。

2000年總統選舉失利後﹐藍營勢力不停萎縮﹐好像沒有盡頭﹐以致藍軍方寸大亂﹐進退失據。這次藍營探底企穩﹐恢復了自信﹐今後其政策和行動勢必從極端的反對狀態中跳出﹐回歸理性﹔2000年以來﹐泛綠第一次沒有在選舉中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次選舉對他們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

藍綠內部的危機

藍營在立法院保持住了多數地位﹐在競爭中扳回了一城﹐但並不能消除藍軍的深層危機。首先是思想危機。過去﹐藍營以“一個中國原則”作為政治訴求﹐但迫于泛綠強大的壓力﹐為吸引中間選票﹐近年泛藍也不得不向“一邊一國”靠攏。藍營沒有自己的指導思想﹐與泛綠相較面目模糊﹐喪失了對缺乏強烈意識形態民眾的吸引力﹔其次是組織危機。泛綠目前一線的主力年齡一般在五十多歲﹐四十多歲的二線隊伍十分活躍﹐接班形態已初步顯現。反觀泛藍﹐一線主將已近七旬﹐二線人物雖然都五十有餘﹐卻仍然雪藏于待字閣裡﹐完全看不出端倪。新老交替是泛藍必須認真面對的一道關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再度造成份裂﹐若如此藍軍勢必徹底碎片化。

綠營的困難在於民進黨與臺聯黨的矛盾將激化。勢力擴張時期﹐儘管雙方利益分配上有很大差距﹐但總的來說都有所長進﹐此時發生作用的是“正和游戲”機製﹐雙方矛盾被掩蓋和控制﹔而一旦擴張停滯﹐雙方就只能在固定的範圍內進行利益分割﹐一方所得將成為另一方所失﹐“零和游戲”將成為主導原則。這時雙方固然仍將合作﹐但矛盾必將快速上昇。如何在利益分配方面達成妥協﹐將是對雙方的重大考驗。

法理臺獨難有空間

由於泛藍在立法院繼續佔有優勢﹐陳水扁製憲正名之路必將障礙重重﹐任何具有實質意義的獨立舉動都將遭泛藍杯葛﹐難以出臺。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李敖的當選。李敖以與島內大勢明確忤逆的“一國兩制”為競選綱領﹐能夠成功當選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同時也充份證明台灣已經成為成熟的多元社會。

當下台灣政壇﹐“一中原則”就是出賣台灣已成為思維定式﹐“一中原則”成為政治讖語﹐任何一個珍惜政治前途的政客都惟恐避之不及。“一中原則”這頂紅帽子成為打擊政治對手最有力的武器。李敖在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因“臺獨”罪名入監多年﹐由於這一“光榮”歷史﹐“紅帽子”對他沒有殺傷力。他更進一步主張“一國兩制”﹐無疑為“一中原則”拓展開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在“一國兩制”的襯托下﹐“一中原則”在選民心目中將成為理性中間路線的代名詞。未來泛藍極有可能回歸“一中原則”﹐這一變動需要給以高度關注。儘管李敖孤家寡人﹐但以其在台灣巨大的影響力﹐立法院中“一國兩制”的聲音決不會低﹐而且不能排除其他統派隨後跟進的可能﹐這勢必改變立法院內的政治氣氛﹐給法理臺獨造成更多的障礙。

新立法院將延續政冷經熱的舊局

雖然泛藍稍佔優勢﹐但由於“藍皮綠心”者的存在﹐雙方實力其實旗鼓相當﹐任何有較大爭議的政治議題都將難以達成妥協﹔雙方將繼續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民生領域互動合作。

眼下﹐閣揆之爭一觸即發。這是雙方的政治前哨戰﹐將檢驗雙方各自真實的政治版圖。

中美臺三邊關係走向

針對選前陳水扁大力倡導的“正名”說﹐美國國務院立刻表達反對之意﹐顯示美國對泛綠的不信任和對其力量增長的懮慮。泛綠未能如願過半﹐今後將繼續受到泛藍制約﹐想來美國一定是松了一口氣。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高達180億美圓的軍售案將難以通過﹐或者將打很大的折扣。這不僅將直接損害美國的經濟利益﹐也將加大美國未來保護台灣時的力量投入和難度。未來美國不僅將繼續阻攔臺灣獨立的努力﹐也將加大促使台灣儘快購買先進武器裝備的壓力。

北京對這一結果是滿意的。吸取正反兩方面的教訓﹐今後他們會繼續借美方壓制臺獨勢力﹐再也不會跳到第一線與泛綠直接發生衝突﹐並堅持實施經濟吸引統合台灣的方針﹔但臺海政治關係將難有突破﹐“一中原則”是一個議題或是會談的基礎仍將是雙方爭執的焦點。

臺海問題的解決——無論是台灣獨立還是與大陸統一——將使美國喪失制約雙方的籌碼﹐損害其在亞洲乃至全球的安全和利益。因此美國將繼續堅持維持臺海現狀與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中﹑美分歧將長期存在。美國臺海政策或者會進一步明朗﹐明確規定雙方行為的底線。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李衛平:中國的「民族主義」
【專欄】李衛平:美中台三邊關係現狀與展望(上)
【專欄】李衛平:台中美三邊政策的演變
【專欄】李衛平:美中台三邊關係現狀與展望(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