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裡也有貧富差距問題

標籤:

【大紀元9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5日電)貧富差距是中國大陸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並已擴展到大學校園,在大學生當中形成一條逐漸蔓延的裂痕。

香港文匯網報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韓東暉表示,貧富差距正在大學生中間形成了一條逐漸蔓延的裂痕,家境貧寒的學生因經濟因素,很少加入學生組織,在學生組織中活躍的學生,大部分是家庭條件優越的富學生。

韓東暉說,學生本身並不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而是「錢」字作祟,因為加入學生組織必須增加大量交際,所以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貧困學生對此自然敬而遠之。

由於在學校社交範圍的寬窄迥異與消費能力的差別,學生之間的精神狀態也明顯有差。韓東暉說,一般來說,富裕的學生比較活躍,貧寒的學生則相對自我封閉,並表現出更多心理問題,包括自卑、缺乏自信、偏激、悲觀以及仇視感。

至於學生間的貧富差距究竟如何?韓東暉舉例說,富學生一個月消費至少在人民幣兩千元以上,其中手機通話費就要一千多元;窮學生一般則靠助學貸款維持學業,消費窘迫,「幾年沒見買過一件新衣服的同學有好幾個」。

富裕的學生基本上屬於兩大群體,一是政府和金融機構官員的子弟,二是私營企業主的下一代。貧困的學生也來自兩大群體,一是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二是城市低收入基層。

韓東暉說,許多貧困的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後不適應感是一個共性。上大學之前,雖然家境貧寒,但由於學習成績卓越,貧困學生還是受尊重和心理平衡;進入大學後,因於大家都是學習上的精英,貧困學生突然間感覺自己的優勢蕩然無存,心理落差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貧困學生感到自卑,自我保護意識陡然間增強,不願意讓其他人感覺到自己的貧寒,於是和其他同學漸行漸遠,或者悶頭學習,或者走出校園到外面尋找可以寄託的機會。裂痕更大的是體現在隱性方面。

韓東暉說,貧富差距造成學生的交往範圍不同,大學四年下來,雖說不能明顯已經劃分為貧、富兩大群體,但關係緊密的同學間確實很少有貧富的反差組合。從學生自然形成的一些小群體來看,雖然是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核心,但大背景還是以家庭條件為區分,窮的在一起,富的湊一塊。

相關新聞
新州醫科牙科大學(UMDNJ)成立哮喘醫療中心
日女星菊川怜扮阿美族姑娘為台灣觀光代言
普林斯頓大學國際中心IC活動
安徽13歲小神童 628分考取北京師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