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政治遺產與制度性腐敗

人氣 30
標籤:

【大紀元8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葉兵香港報導)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出現紀念鄧小平百年誕辰的熱潮中,一些在香港的分析人士指出,在評論鄧小平對中國經濟改革和物質生活改善貢獻的同時,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後所帶來的腐敗成災、社會道德危機等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紀念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系列活動這個星期在香港隆重展開。由中國內地和香港八個機構聯合舉辦的大型攝影文物和文獻展覽星期五下午在香港展覽中心開幕,其中一個重點部份介紹鄧小平跟香港的不解之緣。

據報導,大公報等三家機構星期六將舉行香港各界緬懷鄧小平歷史功績的大型午餐會,屆時鄧小平的三個女兒鄧林、鄧楠、鄧榕以及鄧小平生前的工作人員也將出席。

*82年後鄧小平政治思想趨於保守*

與此同時,在香港的一些批評人士表示,鄧小平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歷史貢獻固然令人稱道,但是對於他在政治改革方面的嚴重局限性給中國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人們也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

香港科技大學政治和社會科學部的丁學良教授指出,鄧小平在文革後的前幾年一度考慮在中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但是1982年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前後,在一些黨內元老的消極影響下,他的思想越來越趨向於政治上的保守主義。他說:“剛剛復出的鄧小平在那兩年中間,他的改革方案確實比較全面,既考慮到經濟改革,同時也考慮到政治和行政的改革。最令國內外學者稱道的是他有關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改革的那篇講話。這篇講話體現出鄧小平非常明白中國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濟落後,不僅僅是毛澤東個人專制,也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受西方帝國主義的欺負的問題,他很明確地指出,中國很多問題是由於中國的制度不好。假定鄧小平以後的改革政策到他去世為止是沿著那個思路下來的話,我想,今天的中國將會非常不一樣。”

*腐敗與政治保守有關*

丁學良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後越演越烈的制度性腐敗跟鄧小平的政治保守態度有直接關係。他表示,治理腐敗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有充份監督機制的、透明的議會民主制度,二是毛澤東式的個人專制下的廉政,而後者是以國家經濟不受市場導向、國家和私人經濟活動受到極其嚴厲限制乃至社會陷於封閉狀態為代價的。

這位剛剛在四川廣安鄧小平家鄉參加有關紀念活動後回到香港的中國問題專家說,鄧小平的改革一方面要增加中國個體私營經濟成份,一方面要中國經濟推向世界資本主義貿易體系。丁學良說,在這個前提下,中國社會裡的經濟活動自由度就大大增加,中國經濟所產生的財富也大大增加。他說:“這兩個大大增加就提供一種可能性,使得那些有機會腐敗的人面臨更多的資源和誘惑。在這個條件下,你又不發展多元的、透明的民主的議會道路,用民主來制衡,顯然造成了今天中國的狀況。一方面經濟的比較長期的增長,這也是個事實,同時社會裡的腐敗也是長期的顯著增長。”

*腐敗是一隻腳改革最大惡果*

香港開放雜誌執行編輯蔡詠梅認為,以權錢交易為主要特徵的腐敗毒瘤是鄧小平經濟上鬆綁、政治上箍緊的所謂“一隻腳改革”的最大惡果。蔡詠梅擔心,積重難返的腐敗現像可能毒害中國的民族性格。她說:“腐敗會逐漸變成一種民族性格,沉澱下來成為一種傳統,這種傳統甚至在中國的民主化實現以後會非常嚴重地侵蝕中國的民主機制。中國很可能會像拉丁美洲國家那樣發展。”

丁學良認為,跟毛澤東這樣的領導人相比,鄧小平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改革家,他對中國人民生活的改善,對中國國家政治生活整體條件的改善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但是同更高的目標相比,也就是使中國不但變得更富裕,而且更公正,使中國文明的政治、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得到復興,從這個角度來看,鄧小平的政治遺產就顯得非常不全面。

丁學良說:“他沒有盡他那樣的權威,他完全有這樣的權威。他過去的經歷,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使得他有切身的痛切感受,但是他完全沒有把這些東西轉變成一種能夠為中國各方面長期持續的進步設定一個穩固的政治基礎。他在這方面的遺產實在是太脆弱了,太少了。”他認為,人們今天看到的制度性腐敗及其給中國社會造成的許多不良後果可以追溯到鄧小平當年沒有堅持政治改革的歷史源頭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鄧小平警衛才中將 由喜貴憑甚麼升上將?
鄧百年誕辰 廣安如臨大敵 法輪功喇叭播放
劉曉波:老人政治的悲劇—鄧小平時代的中國改革(1)
王維洛:鄧小平的話可以任意更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