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宣佈遷都 反彈聲大

標籤:

【大紀元8月12日訊】〔自由時報陳成良綜合漢城11日外電報導〕南韓政府11日宣佈,已選定中部的忠清南道的燕岐郡與公州市之間地區為新的首都所在地。但是這項遷都計劃遭到南韓在野黨及漢城市民的強烈反對。

新首都位於漢城南方一百六十公里,面積七十一點二八平方公里,涵蓋燕岐與公州兩個農業區的大部分地區。尚未命名的新首都將從2007年起開始動工興建,包括總統府青瓦台、外交通商部、財政部、國防部、教育部與統一部在內的七十三個中央政府主要機關,將自二○一二年開始遷移到新都;至於國會與最高法院是否遷移,則交由兩機構自行決定。

南韓遷都最主要理由是實現地區巫發展。遷都說由來已久,盧武鉉在去年12月總統大選白熱化之際重提此議,主要有幾個理由,一是漢城自從一九四八年定都以來,人口從二百萬增加到一千二百萬,不僅形成人口與經濟畸形聚集,也帶來各種社會問題,影響國家巫發展;二是一九八○年代中期為防範北韓南侵,把外交、統一等部門設在漢城,財政經濟、產業資源等部設在京畿道果川市的格局,已不適於時代發展的要求;三是北韓半島局勢緊張,美國又揚言要撤軍和基地南移,距停戰線只有四十幾公里的漢城頓失所倚。

南韓總理李海瓚在全國電視聯播的記者會中表示,「燕岐︱公州地區已獲選為新首都預定地」。李海瓚表示,燕歧︱公州地區脫穎而出,原因是地緣便利,且有助國家巫發展;他說,政府過去四十年來,一直努力避免人口集中在漢城與京畿道,但卻毫無成效。

南韓政府一共對四個新行政首都建設地點進行評審,結果最後選定燕岐︱公州為新行政首都建設地點。這項耗資鉅大的遷都計劃遭到政界及許多漢城居民反對,民調結果也顯示半數以上民眾反對遷都。

主要在野黨大國黨和漢城市、京畿道政界人士認為,遷都大事須經全民公投,不是政府說了就算。青瓦台和「開放的我們黨」則表明,遷都是盧武鉉總統的競選承諾,他既已當選,國會也通過「行政首都建設特別法」三大相關法案,表示遷都已獲得全民共識,毋需再舉行公投。

負責策劃遷都事宜的一個政府委員會估計,遷都計劃將耗資四十五兆六千億韓元(三百九十億美元 ),新都完成時將形成一個人口五十萬人的新都市。

不過反對黨及專家表示,遷都的費用可能是預估的兩倍,甚至三倍。

南韓國會在去年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後,原本支持遷都的大國黨,便不再支持這項耗資龐大的計劃,並要求政府重新考慮遷都事宜。

大國黨更認為遷都會使漢城空洞化、房地產暴跌、銀行破產,危及政治、社會、經濟根基。

反對遷都的民間活躍人士、漢城市議會議員及一群大學教授今年6月向南韓憲法法庭提出請願,要求就遷都進行全民公投。

漢城市民擔心遷都會使房地產狂跌、並帶來負面經濟影響,因此強烈反對遷都。漢城市長李明博在民意壓力下,也要求舉行遷都全民公投。

總理李海瓚表示,憲法法庭預料在10月間就上述請願案作出裁決。

二戰後 十多國遷都

編譯陳宜君╱特稿

南韓以平衡地域發展為由,預備將首都遷離該國最大都市漢城。事實上,各國基於政治、經濟等考量而遷都的例子所在多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頻率更是密集。

國際間最近一次的遷都行動,是德國在1999年8月將首都由波昂遷往柏林。擁有近八百年歷史的柏林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德國後就一直是首都,但德國在二戰後分裂,西德定都波昂,東德則選擇東柏林為首都。兩德在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統一,政府九一年決定將國會與政府所在地遷往柏林後,經過八年準備,耗資一百三十億馬克重新整建柏林,才完成遷都。屬於後二戰世代的總理施若德,成為自希特勒以來首位入主柏林的德國領袖,也象徵德國步入嶄新的「柏林共和」時代。遷都柏林,也將德國的政治中心向東推移六百公里,帶動德東發展。

二次大戰結束後,亞、非與南美洲的十餘個國家曾經遷都,而且大多是仿照美國華府、澳洲坎培拉等模式,遷往完全新建的城市,包括巴西六○年從里約熱內盧遷都巴西利亞、巴基斯坦六五年從喀拉蚩遷都伊斯蘭城、象牙海岸八三年從阿必尚遷至雅穆索戈、奈及利亞九一年從拉哥斯遷至阿布加等。英國倫敦大學教授赫爾指出,這些國家以政治考量、舊都人口擁擠等理由遷都,有些確實是有必要,有的卻是基於當權者的個人野心,結果新都無法健全發展。

不過,遷都國家中也有許多新都發展成功的個案。巴西是拉丁美洲第一大國,早在十九世紀就有人建議將首都從富庶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地,矯正區域發展不平均的問題。該國政府一九五六年在中西部的荒原選中一塊地,取名巴西利亞,作為新都地點後,短短三年就完成一座充滿藝術氣息的現代化城市。現在巴西利亞、里約和聖保羅分別成為巴西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各具特色,改變以往區域發展不均的現象。

另外,巴基斯坦獨立建國後,原以第一大城喀拉蚩為首都,但喀城距離宿敵印度太近,氣候又過於炎熱,公務人員每到夏天必須出城避暑,影響政府效率。此外,巴國以喀拉蚩為中心的地區經濟相對發達,西、北部則發展遲緩,貧富差距懸殊。加上西北邊境的普什圖人尋求獨立,影響國家整體發展,因此巴國政府耗資二十三億盧比,在旁遮普省興建新都伊斯蘭城。伊斯蘭城氣候宜人,深居內陸,首都安全得以保障。巴國政府遷都後,也就近加強對西北邊境的掌控,並擺脫喀拉蚩舊勢力派系的影響,有助平衡全國各地的發展。

相關新聞
南韓特製篩骨湯  要讓奧運選手爆發戰鬥力
「高句麗」掀波濤 南韓考慮召回駐中大使
足球大勢分析:力抗歐洲南美 非洲尋求三連霸
奪牌大勢分析:南韓欲奪十三金有賴傳統強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