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六方會談背後的故事:布什回心轉意是否太遲?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訊】(亞洲時報Aidan Foster-Carter7月6日報導)當全球關注北韓核問題者都以為另一輪沈悶的北京六方會談又將無果而終之際,布什政府內深藏不露的鴿派一鳴驚人。美國首次向平壤提出了一個具體的計劃甚至獎勵措施。

那麼為何布什終於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肯聆聽國務卿鮑威爾而不是以副總統切尼為首的鷹派的建議呢?有兩個非常具有說服力的原因:一是布什必須考慮到國內的選舉;二是國外盟友對北韓核問題長期懸而不決普遍感到厭倦。

與中東問題不一樣,北韓問題很少被提上美國的政治議程。但民主黨候選人約翰· 克裏正利用布什政府在北韓問題上的失敗或無為大做文章。他指責政府沒能採取行動阻止金正日製造更多核武器。布什的政治顧問卡爾· 羅夫估計,這將打擊布什在國內的聲望。

同樣重要的是,六方會談的其他各方已對美國的不妥協態度感到不耐煩。中國和俄羅斯如此,美國的盟友南韓和日本亦然。南韓不顧北韓繼續製造核武這一事實正在推動雙方間的和平進程。事實上,美國關於北韓核問題的新提議是早些時候漢城提出的一份草案的修訂版。

但日本才是關鍵的推動者。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今年5月為日本人質問題第二次前往平壤與金正日會晤後確信,這位“敬愛領袖”在核問題上的態度是認真的,並且在6月中旬前往美國喬治亞州的海島參加8國峰會時如實向布什透露了這一點。

那麼美國是否已如平壤希望的那樣“大膽轉向”接觸政策?沒有那麼快。因為惱羞成怒的華盛頓鷹派不失時機地進行了反擊。

第三輪六方會談於6月23日(星期三)在北京開始,也許人們還記得那一周的報紙標題。星期二是“六方會談即將召開,美國對此期望不高”;星期三是“出現轉機!美國提出了具體計劃”;但在星期四語氣突然轉變“北韓核試驗威脅為北京會談投下陰影”。

也許這正是華盛頓鷹派希望看到的。不錯,正是他們又一次泄漏了六方會談機密內容。據可以接觸到高度機密會談內容電報的消息人士稱,在美國和北韓代表兩小時的雙邊會談中,平壤的首席談判代表、副外相金桂冠威脅要試驗一枚核裝置。

所謂的消息人士是誰?肯定不是國務卿鮑威爾或他的副手阿米蒂奇,因為這會危及他們提出的新倡議的前景。華盛頓的知情人士懷疑,在這種關頭散佈這種負面論調的匿名人士應該來自負責軍備控制和國際安全的副國務卿約翰· 博爾頓的陣營。此人是鷹派們安置在國務院的特洛伊木馬,他的同夥包括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防止武器擴散和國土防禦的總統特別助理羅伯特· 約瑟夫。

鷹派們的陰謀是否得逞了呢?幸運的是沒有。到了星期五,美國恢復了理智。現場的美國談判代表平靜地說,金正日說要試驗一個核裝置的威脅論調只不過是他們典型的談判策略而已:這句話暗含著美國鷹派和鴿派在平壤政策方面的爭議。

與此同時,北韓在談判桌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它提出凍結甯邊(金不)設施,條件是它每年要獲得2千兆瓦(相當於北韓每年總耗電量的1/4)的電力供應-這是朝鮮半島能源發展組織(KEDO)曾打算為北韓建兩座輕水反應堆所能提供的電量。這聽起來很像是北韓已默認了2002年末被KEDO凍結的輕水反應堆工程已重並無望的事實,因此必須通過別的途徑滿足它迫在眉睫的能源需求。

因此六邊會談的兩個主角-美國和北韓終於提出了各自的具體建議。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雙方要達成共識還任重道遠。平壤依然否認它有第二個核設施-濃縮鈾(HEU)設施,而這正是導致2002年10月第二次北韓核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美國聲稱北韓已擁有用來製造核武器的濃縮鈾並且曾向美國代表承認這一點,而北韓則一概予以否認。

中國稱沒有確鑿證據能夠證明北韓擁有濃縮鈾。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因為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爾· 汗在受審中承認,北韓曾向其展示兩枚核裝置。筆者三年前就在《亞洲時報在線》上撰文指出,伊斯蘭堡用自己的核技術來交換平壤的導彈技術,巴基斯坦的高裏型導彈就是根據北韓的導彈技術研製而成的。不過中情局還沒有直接與卡迪爾博士接觸,可能永遠也無法獲得相關情報。

除了在濃縮鈾問題上的分歧外,北韓對美國的新提議的第一反應也不那麼熱情。平壤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問題上猶豫不決,不想接受嚴格核查,但在核查問題上,美國沒有妥協的餘地。而且它還希望美國提供石油援助,這聽起來還算可行。

理論上確實如此。華盛頓認識到這個綜合提議還有待與平壤進行具體磋商,不過即使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過程也相當緩慢,何況美國的新提議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它來得太晚,而且做出的讓步太小。為什麼金正日要相信一個充滿內訌和分歧的政府呢?-尤其是如果他再堅持幾個月,他可能面臨一個更溫和的新對話者(指約翰· 克裏可能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

必須指出的是,金正日可能打錯了算盤。第一,布什雖然身陷伊戰泥潭且國內財政赤字不斷攀升,但他仍然有可能連任;第二,就算克裏贏得大選,他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鷹派一直認為民主黨在金正日面前軟弱無能。任何持此觀點者不妨讀讀《華盛頓時報》最近對羅伯特· 格魯奇的網上採訪。格魯奇是克林頓政府期間美朝1994《核框架協定》的談判代表,該協定化解了-不過批評者認為只是推遲了-第一次北韓核危機。

格魯奇回憶了1994年的情景:“我們似乎瀕臨戰爭的邊緣。這種局面可能在今天重現。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擁有北韓向恐怖組織出售(金不)或濃縮鈾的確鑿證據會怎樣?一個美國總統會允許這種局面(一個美國城市受到非常規武器的威脅且美國無力阻止那些亡命之徒為他們的事業犧牲)出現嗎?是的,戰爭會導致無數人喪失生命,但戰爭真有可能來臨”。

這不是誇大其詞,這是格魯奇一直談論的最壞的可能性。但他仍然意志堅定:“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是我們10年前談判的背景,我想正是這一點使我們如此關注北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懷疑金正日是否真的畏懼一個在別處脫不開身的政府。

順便說一句,格魯奇的任期很快就要結束,布什終於決定採納一直被他拒之門外的克林頓式的溫和立場。他是認真的嗎?他能堅持多久?切尼、拉姆斯費爾德和博爾頓等人會否捲土重來?正如格魯奇所指出的:“要想真正解決北韓核問題,他(指布什)應該借鑒10年前的誠懇談判”。民謠先知迪倫也提出了完美的建議:“時間緊迫,因此我們現在不要說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克里等人談伊拉克主權移交
伊拉克主權完成移交  布什與布萊爾握手稱慶
美制襪業請求政府實施進口配額
美準備七一將薩達姆交給伊拉克新政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