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華: 民族情感與民主政治──台海問題新觀念

方家華

標籤:

【大紀元7月31日訊】海峽兩岸面臨的選擇是嚴峻的。選擇什麼?怎樣選擇?這是中國的大政治。

陳水扁「5.20」就職演說,「兩岸關係」尤為突出、尤為小心翼翼、也尤為堅定不移,是同類文字的經典,和美國建國時期的同類文字相比也毫不遜色。這是兩岸的政治現實所致:既要給選舉自己、授權自己的台灣人民負責,走出一條繁榮昌盛、自由民主之路,又要不給大陸把「不惜一切代價」的威嚇變為殘酷現實的藉口。

「5.20」之前有大陸的「5.17」聲明,其措辭之強硬也尤為特色,使人想起中國古代非降即戰的「城下之盟」,想起毛澤東的《南京政府向何處去?》﹐恍惚中竟會喚起一種經驗回憶,產生一種錯覺:仿彿中國半個世紀的時光沒有流走,仿彿中華民族不能一部分先民主化起來,仿彿又一代中國人民與民主政治無緣……傳統?祖訓?陰魂不
散?

兩岸關係是中國的大問題,儘管有「江八條」之類的設計,但都屬於技術層面。技術層面的設計再冠冕堂皇、百無一漏,對大問題本身的解決還是有距離,甚至根本無效。事實也是如此。

兩岸關係本質上是政治問題。民族問題只是政治集團們的一個藉口。百年來的中華歷史,民族問題越是喊得震天響、越是玩得嫻熟的政治集團,民族內部的災難就越大:孫中山之後有「一黨治國」,毛澤東之後有「反右」、「大躍進」、「文革」。災難就是災難,沒有民族性。災難來自本民族,還是他民族,都是災難。從這個意義說,馬克思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有一定的真理性。

民族問題並非不是問題。它也曾經以抵抗外侮的形式成為了中國的大問題。今天,抵抗外侮的歷史使命已經終結。抵抗外侮也曾經有過自己的時代。今天,這個時代已經過去。而﹐中國的民族問題是對內的,是民族內部的成員之間、政治集團之間的和平與競爭,是整個民族的自由民主與繁榮昌盛。

民族問題首先是民族情感,作為一種民族情感的情感;首先是人的情感,比政治更深層。這種情感沒有民眾與統治者之差,也沒有黨派與黨派之別。它可以設計統治者的口吻、樣態和政治動作﹐也可以調校統治者的關心方向和關心本身,會使舉起刀劍的手軟下來,也會使互相恐嚇的雙方突然發現對方原來是自己的同胞,從而使得浪跡天涯的遊子突生歸宿感……。就是這樣一種情感,它被中國百年來的政治折騰掉──僅僅我們大陸的政治折騰,就有「念念不忘階級鬥爭」、「階級敵人」、「爹親娘親不如……親」。民族情感一喪失,就有了遍佈大陸幾十年的殺戮狂、監禁狂、鎮壓狂、專政狂、仇恨狂、權勢狂……。今天,這些「狂」正在根除﹐還沒有根除﹐而必須根除。一個沒有民族情感的民族,是一個怪異的民族。一個沒有民主政治嚮往的民族,是一個災難民族。

民族都生活在政治中﹐而政治就是秩序和環境。台灣同胞生活於其中的政治秩序和環境,可以有私人的財產,有保障個人基本權利和政治權利的觀念和制度,可以自由地競選自己的「父母官」──市長、省長和總統──,自由地選舉不會迫害而會造福自己的政府……。所有這些,大陸同胞都沒有。當然,台灣同胞的選擇只能是同他們現有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環境一樣德道路。他們大抵不會作如下選擇:不會選擇2,300萬人的共同財產經政治折騰成為6,800萬人的黨產,然後再交付到4,000多萬貪官污吏手中,供他們去腐敗;也不會選擇把大陸的黨支部和居委會弄到台灣去。其實,台灣2,300萬同胞的「不願」,也是大陸10幾億同胞的不願。大陸同胞不是願意如此,而是不能拒絕,起碼現在不能。

政治應該去做政治該做的事。當前大陸的政治,就是刻不容緩去消除兩岸的劍拔弩張,不再咄咄逼人,並且把僅僅關注技術層面的思考提昇到關注民族情感和民主政治的思考。

順應時代的民主政治潮流,順應民心,與時俱進俱退──所有這些都不會是一句空話,而應該有歷史的具體政治內容和政治行為。兩岸的當權者在選擇,兩岸的人民也在選擇,而選擇總是從細節開始。中國的政治現實,還是「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權力政治。這是毛、江的政治權力模式。這種政治與民族情感與民主政治相衝突,也與中國憲政相衝突,必須拋棄。但這個現實隱伏很多的政治細節。抓握住這些細節,就是抓握住兩岸關係之道、抓握住民族情感和民主治之道。

毀掉的可以重新開始,沒有的可以現在就開始。我們等待細節。

—-轉載<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大維抵達華府履新:促進我美合作以確保台海和平
基地組織威脅血洗澳大利亞
中新社記者來台駐點採訪
台外交部:美民主黨競選黨綱兩岸部份平衡表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