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 「上工治未病」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27日訊】(大紀元時報記者謝亞晴整理報導) 報告人╱胡乃文(中醫師)
東漢張仲景赴京師時見到二十多歲的侍中王粲,仔細看後告知:「你在四十歲那年會有嚴重疾病,剛開始眉毛會脫落,半年後將死。」仲景送「五石湯」給王粲服用,但對方嫌他言語刺耳,故意不服騙仲景已服,「看你的臉色就知道還沒服藥,為何如此輕視生命?」四十歲那年,王粲果因此病而逝。

現在的醫學理論與儀器雖然很發達,但中西醫師卻都同感現代病不好治療,更難以講求預防。但中國醫學古籍,如《黃帝內經》、《千金備急要方》,甚至講修煉、煉丹書籍如《抱樸子》等都早早提出「上工治未病」概念,意即疾病剛要發生的時候就殲滅於無形,不要臨渴而掘井。

《難經》認為醫生看病,是認知病情會有所轉變而提早預防;《黃帝內經》〈靈樞〉認為沒病之前要先預防,不然也要在病勢未起或漸衰之時治療。

〈素問〉認為病的發生與道德的衰敗有關,個體的行為與飲食不節制、欲望過多、說謊、說大話等。唐《千金方》認為個性善良自然不生病,連禍亂災害都難以發生。

《難經》與《金匱要略》說,好醫生可以預知病情要傳至其他的臟腑經絡,就先把那個可能患病的經絡臟腑治好了。

古代科學建基於陰陽五行學說,認為所有物質與精神都與其相關,如宇宙中有什麼,人體也就有什麼。

天有五氣,地有五行,地上生產的萬物也有五味和五性與其對應。穴道每個經絡都有五個俞穴與五行有關,針灸時,中醫也會考慮到穴道五行生剋屬性與病情相應關係,把人體各經絡與臟腑的能量變化與天地相應,病情就容易痊癒了。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習業〉說,想做個好醫生,就必須學習古時的經方,也需要知道命理、卜筮等學術,還得有惻隱之心,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想盡辦法來救;並說好醫生可以在病情還沒有發展到某種程度時就能掌握,並先預防病情發作。

要如何預防疾病呢?《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

〈素問.湯液醪醴論〉也說,如果人們的嗜好欲望無窮,精氣神就都弛亂壞去,榮衛之氣也變壞了,使用大量藥物、針灸處理,也難以有功。

一個好醫生教病人注重養生之道,性善可免除百病,養性能治未病,因此不強調病人必須吃藥。

方劑學書籍裡也記載有不用藥物而能治病的方法,例如清.汪昂《醫方集解》有〈勿藥元詮〉篇,就告訴以後的學者,可以用各種按摩或呼吸調息的方法、修養性情讓人免於疾患。

古時的好醫生會告知病人養生防病的方法,並教病人生活起居要與天地陰陽五行完全配合,吃喝、睡眠都要有節制與合於恆常,把自己的生活欲望減低,如此根本不會生病(「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因此,古時候醫生治病跟現在有很大不同。

【台灣未來科學與文化研討會】系列文章 ──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均衡一夏 涼補有方
常吃 [八寶飯] 導致尿酸飆高  痛風發作
按摩頭皮 消除疲勞 靜電敷臉 護眼顧胃
荷蘭人瑞114歲慶生 全球最老女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