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林佳龍坐擁書堆 遨遊世界思想文明的版圖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8日訊】文/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 攝影/記者陳奕全  擔任台灣新聞局長不到兩個月,林佳龍火力全開,第一個熱烈參與的活動,就是金鼎獎的擴大安排。這個形象與他先前擔任行政院發言人的咄咄逼人截然不同,原來這個新聞局長,是個百分之百的愛書人。

家中翻箱倒櫃都是書

  一路從建中、台大念到耶魯博士班返台,林佳龍求學之路相當順遂,自發性的念書、愛書是他成功的不二法門。位於大直的家,是一個樓中樓的設計,不過設計的動線安排,不是為了小孩,也不是為了太太,都是為了他的書。林佳龍的家,無處不「書」,他興致勃勃地走到後陽台洗衣機旁,大概堆起三大堆比人還高的紙箱,裡面滿滿地全都是書。走回和室房,屋外流水小橋,榻榻米掀起來,下面全都是「機關」,「都是我的書跟資料。」林佳龍笑笑,拿起自己在耶魯求學時的筆記,突然神遊起來。

 「整面書牆,是我最在乎的。」去過國外許多大圖書館,林佳龍的書牆,幾乎超過四米高,由於他念政治學,他的書多半都是跟學術有關,林佳龍說他用洲別來分類,亞洲、歐洲一直到美洲,還有一些空間是給經常使用的工作用書籍,「現在孩子出生了,當然要留一些格子給孩子放童書。」為了讓書便於閱讀整理,林佳龍跟太太設計了一個迴旋梯子,一方面節省空間,二方面可以很方便就拿到書,不過由於梯子鏤空的緣故,林佳龍現在已經加上安全網,就怕孩子們不小心掉下去。

 從耶魯畢業返國,林佳龍回憶當年他精選十箱書帶到美國,「其實學校開出來的書單,我幾乎都已經熟讀,但還是背了十箱到美國。」接機的郭正亮和陳明通看見他帶了這麼多書,只得搖頭傻眼。「沒想到念了七年回國,變本加厲,我還帶回來兩百箱的書。」這些書跟著林佳龍繞過美洲大陸,飄過太平洋,又回到了台灣。

看「禁書」偷嘗《自由的滋味》

 林佳龍說,書是他政治啟蒙的重要媒介,高中畢業的那年暑假,林佳龍都在中央文物供應社裡度過,當時他反覆閱讀《國民黨史》,直到背熟;《孫文全集》他更是百讀不厭,「就是這樣,我開始了解國民黨,也開始知道國民黨的缺點。」林佳龍說,在當時那個年紀,談起孫文,都會讓他熱血沸騰,還寫了不少有關孫文的文章。後來進了台大,林佳龍便開始瘋狂買書,「在台大,我參加了大陸問題研究社,被指定當文書組組長,負責將那時的禁書、匪書分類編目,這對我後來組織閱讀體系,幫助非常大。」

 林佳龍說由於參加該社,他經常去政大國關中心、國民黨文工會、陸工會以及救國團等地方,看許多被稱為「禁書」的小書,「對我來說,在當時的戒嚴時代,這項閱讀充滿刺激。」林佳龍回憶,那時候自由主義的書籍,如雷震、殷海光等黨外書籍、彭明敏的《自由的滋味》、江南的《蔣經國傳》,這些書都讓林佳龍決定後來要投入學運,成為真正民主改革的一份子。

 「其實我的藏書也包括大量的馬克斯理論、共產黨理論,這些左派與右派的理論思想,都讓我很多理念獲得支持,後來挑戰體制的信念,也是在閱讀當中得到支持。」

 當年的禁書小子,現在擔任新聞局長,林佳龍就要面對簡體字版的問題,林佳龍說,他認為現在的簡體字版書籍如果有學術影響力,還是可以進口,至於其他的簡體字版,就不要貿然進口,「依我所知,現在中國其實也有很多意見是要恢復繁體字版,這樣對經文的連結會更有效率。」

《四書白話句解》隨身書

 在候機時閱讀,在轉車時閱讀,林佳龍說看書使本來消耗時間的等待變得很充實,「翻到哪一頁,就看哪一頁,自己沒有壓力。」林佳龍說,每一本書對他而言,就像人一樣有其原生面目,翻看書籍,「就像探望老朋友。」林佳龍感慨地表示,現代社會變遷過於快速,離心力非常強,經常就把一個人帶到一個自己都無法了解的地步,「閱讀會讓人產生向心力,不會隨著社會變遷動搖,不會隨之起舞。」

 往往在關鍵時刻,林佳龍說某一本書的某一句話,都會幫助他作出關鍵性的決定,他隨身攜帶的是一本一九八四年買的《四書白話句解》,泛黃的頁面雖然還算完整,卻可以看出這本書對於主人的影響。林佳龍說,這書是經學大師南懷瑾出版的重要作品,用聖經袖珍本印行,比菸盒大一點點,非常容易攜帶,「對我而言,古書的智慧運用在現代生活,非常貼近。」

 林佳龍說,他還是喜歡古書,「但是要像南懷瑾一樣,從經史子集的原文去切入、去理解。」林佳龍說,以前朝代都是用儒學治國,所以許多經文注釋都隱含政治箝制的思想,這其實跟原點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並不相對應,「我覺得我是『六經注我』,不是『我注六經』。」說起書,林佳龍滔滔不絕,「我喜歡跟老莊作交流,這樣讓人不至於迷失,可以安身立命。」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