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 “審計風暴”(二)

標籤:

【大紀元7月1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葉兵香港報導) 中國審計部門最近公布了一些重大的政府部門財務違規和腐敗案件,在中國內外引起了震動。中國國家審計部門的負責人不久前在人大會議上提出要公開透明懲治腐敗的主張,使得這次來勢兇猛的“審計風暴”廣受好評。中國和香港的一些學者專家也對如何健全和改進中國的反腐敗機制發表了看法。

從原人民日報記者劉賓雁20多年前所揭露的介於人妖之間的國營小企業經理王守信,到近年來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以及一些省部級高幹,因貪污腐敗而被處以極刑的中國官員越來越多,職位越來越高,但是貪官污吏前赴後繼,案子也越作越大,涉及金額少則數百萬,多則數千萬,甚至上億元人民幣。

*官場腐敗愈演愈烈*

北京大學教授商德文表示,這些年來,中國官場的腐敗問題愈演愈烈,主管紀律檢察的中紀委和反貪局形同虛設,致使政府高層試圖用審計手段來遏止腐敗之風。他說:“現在看來反貪局也不行了,有好多反貪局自己也腐敗。中紀委可能也管不住。現在靠查帳,查帳是比較實在的。帳上有貪污挪用,一查就查出來了。所以現在用這個法子,這也是逼得沒辦法的法子。因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沒有進行改革,所以只能作些局部的調整。”

據中國媒體報導,查出一系列重大財務違規案件的中國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已獲準擴大編制。中國國務院要求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審計力度,審計範圍將從國務院各部委的一級財政單位擴展到部委所屬的二級、三級單位。有消息說,派駐在各大部委的25個派出審計局的負責人已開始實行輪崗制度。省部級高官的經濟責任審計也已經啟動。

與此同時,審計機構已經進駐國家煙草專賣局等一些財務大戶和大型國企。不久前,一度傳出了國家要設立退贓帳戶以便貪官得到寬恕的消息,社會上對此議論紛紛。 人民網的一位網友指出,為了對付財務違規和貪污受賄屢禁不止的現像,審計部門已經由過去的被動執行轉為主動出擊了。

*有些被審部門不認帳*

熟悉中國政府運作情況的北大學者商德文表示,審計署是隸屬國務院的一個部門,但是有些被審計出問題的其他部門並不認帳。他說:“溫家寶總理是反貪非常堅決的,所以現在審計署就查了體育總局和廣電局等一些單位的帳,查出了一些問題,但是有些部門也抗著不承認,說這是體制上的問題,不是挪用(公款)。”

主張中國修憲和推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社會活動人士曹思源認為,腐敗之風之所以盛行,是因為現行體制下的行政部門權力過於集中,缺少制衡,審計部門即使查出問題,也無法追究責任,因此靠目前這種審計做法只能起到治標的作用,達不到治本的效果。他說:“問題的解決是產生問題這些部門的體制所決定的。產生這些問題的不是一個張三一個李四,而是體制決定這些問題必然發生的。比如,各個省的交通廳廳長出了不少事。可以說前赴後繼。有的交通廳長抓進監獄去了,後來的交通廳長照樣貪污,第三任廳長也抓進去了。交通廳出的問題就反映了制度上的問題。”

據報導,2003年,中國審計署共對3萬6千名領導幹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查出違規資金671億元,建議用黨政紀律處分的有317人,移送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查處的有749人,已受到降職撤職處分的267人。這些審計統計數字不包括受到中紀委查辦的前黑龍江省省長、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等一些中央和地方高官。

*審計不是根除腐敗萬靈丹*

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一些專家告誡說,礙於體制上的不合理因素和審計本身的局限,不能指望審計成為根除腐敗的萬靈丹。北大教授商德文認為,嚴格的審計制度對貪官會有一定的震攝作用,但是不能把腐敗毒瘤連根拔除。他說:“(貪官)跟韭菜一樣,割掉一把再長出新的一把。審計是有限度的,只能從帳面上查。另外,還有一些沒有帳的。而且,貪污腐敗不僅僅在財經部門。重慶那個宣傳部長就貪污三百多萬,據說還到澳門去賭,輸了一個億,跟廣電局長。這些都是審計署所不能辦的。”

有評論指出,腐敗官員和不法富商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也導致中國反腐敗努力難以奏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指出,涉嫌官商勾結而暴發的上海富豪周正毅的案子處理結果,再次突顯了中國司法檢察機構缺乏獨立性和公信力的問題。他說:“在中國或者國際社會,人們對中國政府、司法結構和共產黨的紀律檢察機構在反腐敗方面的做法都存在嚴重的信任危機。要想解決、逐步減少這個危機,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你這個過程要更透明一些,你的處理更巫一點,而且做法更穩定持續一點。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中國社會和國際社會可能在長時間內都會以懷疑主義的態度看待中國的廉政和反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長江水利委有人出言不遜 審計署強力反彈
中國審計風暴 曾培炎政治受傷最深?
審計風暴橫掃國電公司 內部高層被捕
劉曉波:「審計風暴」刮走多少百姓血汗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