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破美軍鉗制 中國另尋石油供給線

--中國是否在考慮通緬甸運石油以減對馬六甲海峽依賴的問題再引關注

標籤:

【大紀元7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綜合報道/將於7月17日結束爲期一周訪華行程的緬甸軍政府總理欽紐在北京同包括胡錦濤、溫家寶在內的多名政治局常委進行了會談,這使得中國是否在考慮通過緬甸運輸石油以減低對馬六甲海峽依賴的問題再次引起外界關注。

*咽喉水道馬六甲

隨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在政府投資驅動下高速增長,國內對能源需求的缺口急劇增加。中國自1993年開始淨進口石油以來,到2003年淨進口量超過9000萬噸,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二大石油淨進口國。中國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預測,2004年中國大陸石油進口量將超過一億噸,到2015年和2020年時,中國的石油需求量將可能達到3.6億噸和4.3億噸。

中國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地區,進口原油運輸80%左右是通過麻六甲海峽。據測算,每天平均通過馬六甲海峽的137艘船隻中近6成是駛往中國的船隻。這個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3國共管的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的馬六甲海峽,成了東亞國家的能源咽喉。

目前可使用新加坡建基地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實質上控制著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其中包括南中國海和中國海軍卻鞭長莫及的中國“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一旦台海危機爆發,中國石油進口通道有可能在馬六甲海峽被切斷,而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只有7天左右。

這使得外界認爲目前解放軍在東山島舉行的帶有象徵意義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含有軍委主席江澤民借升溫台海危機應對政府高層反對力量和民間逐步興起的“踩江”運動的權謀手段。

*緬甸油路爭議

爲解決中國與西亞、歐洲和非洲貿易通道,尤其是石油運輸線路的安全和便利問題,10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議開闢通經緬甸的外貿運輸通道。隨本周緬甸總理欽紐防華,這一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建立緬甸通道的直接好處至少有二:一是繞開令人頭疼的馬六甲,保證了石油安全,其戰略價值類似於抗日戰爭期間的滇緬公路;二是大大縮短了海上運輸距離。從緬甸仰光登陸轉運雲南四川,比繞道馬六甲從廣州上岸鐵路轉運,縮短里程1820海裏,而陸路距離差不多。至少對於西南地區而言,具有顯著的經濟意義。

間接的好處也很多,促進中緬邊境的和睦,鞏固緬甸政局的穩定,可以爲中國創造極具價值的地緣緩衝;促進中國西南地區的落後基礎設施建設,並使其受惠于海外商貿活動,有助於實現東西部平衡。

已經參與了緬甸本土的油田開發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發展研究部主任嚴緒朝曾表示,“圍繞中緬鐵路,曾經作過考察和論證,初步結論是工程難度大,而且涉及的事情太多,尤其是複雜的國際間外交因素,最終不了了之。”

中國社會科學院安全問題學者盧國學也認爲,緬甸通道意義肯定是很大的,但由於緬甸政府是軍政體制,與東南亞關係不睦,與東南亞的合作存在不少困難,所以緬甸通道目前仍然停留在專家熱論階段,還沒有提到政府層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紐約期油升破40美元
財經簡訊
中油與伊拉克洽簽購油合約 開啟兩國經貿關係
俄最大石油公司帳戶被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