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指台灣南北降雨差異趨大 應多利用雨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一日電)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等學者研究發現,台灣南北降雨差異越來越大,北部雨量增加,南部減少;降雨天數同時下降,雨勢強度越來越強,長期而言台灣旱澇將更嚴重;而且中南部不斷超抽地下水,可能五年內地下水斷源,學者建議應從各種技術思考多利用雨水。

  汪中和分析台灣過去一百年的降雨資料,從1940年代起至今,台灣南北降雨差異越來越大。去年的降雨量比平均值減少了一千公厘,而且南北差異越來越大,北部雨量較過去增加20%,約 600公厘,而南部則減少10%,也減少約 600公厘。依這種趨勢,台灣未來旱澇將更形嚴重。

  除了雨量改變之外,汪中和指出,台灣降雨天數也大幅減少,使得降雨集中,強度更強。汪中和分析,按照這種趨勢演變,預見台灣未來的雨勢會很大,無法立刻排水,便發生水災,而不下雨時間拉長,儲存的水量不夠,則乾旱降臨,對台灣形成很大的挑戰。

此外,汪中和分析,由於雨量減少、河川污染等影響,台灣使用地表水的比例越來越低,對地下水仰賴程度相形增高,而超抽地下水的結果,使得台灣地下水儲量越來越少。特別是嘉南、屏東平原以及濁水溪沖積扇等西南部,抽取地下水的情形最嚴重,以2000年的數字來看,當地過度抽取2000萬噸地下水,如果不改善,預估不到五年台灣南部的地下水將斷源。

汪中和與相關學者共同完成「台灣地下水文環境變遷」研究發現,台灣近年來每年降雨量平均約 750億噸,其中40億噸滲入地底成為地下水;台灣全年用水量約180億噸,其中取自地下的水量約 60到70億噸,等於每年透支20到30億噸地下水。

研究小組發現,中南部沿海地區已在抽用地底 200到 300公尺深的地下水,這些地下水以碳十四同位素分析發現是五萬年前累積的水層,是目前台灣最老的地下水,因為淺層的水已抽盡;在內陸地區所使用的大約是距今一萬年到三萬年的地下水。汪中和說,未來新的都市計畫應該特別著重如何蒐集利用雨水,各種公私建築物、場所也要裝置第二套供水系統,利用所蒐集的雨水作沖洗廁所、澆花、洗地等用途,增加水資源的利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