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遲UN酷刑調查受到指責

標籤:

【大紀元6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報導)   人權組織對中國推遲讓一名聯合國酷刑調查員前往中國調查的做法表示極為失望,批評中國政府的做法是應付國際輿論壓力的一種手段。

*UN酷刑調查員計劃月底展開調查*

聯合國責任調查酷刑的專員范﹒博芬原本計劃6月底到中國的監獄、勞改營和由公安系統管理的精神病院等各個地點進行酷刑調查,但是中國政府推遲了他的訪問日期,理由是需要更多的準備時間,並且那時正是中國的放假期間。

*北京推遲調查不願接受國際監督*

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組織中國人權主席劉青對本台說,中國政府推遲聯合國酷刑專員調查訪問的真正原因是,中國政府非常清楚在酷刑方面的問題嚴重,並不心甘情願地接受國際標準的監督和調查。

劉青說:“在中國監獄,因為各種酷刑和各種環境的惡劣而造成的死亡每年就有很多人,更不要說打傷,打殘,還有其他精神、肉體的迫害是數不勝數,不勝枚舉。我在中國監獄前後呆了十一年,在我身邊就親眼看到被打死的人,而且看到各種受傷至殘的人。至於一般的精神折磨虐待,那是隨時隨刻,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劉青因為參加北京民主牆運動而被逮捕。從1979年底開始,他在數個北京和陝西的看守所和監獄裡呆過多年,接觸到犯人與監管人員,因此劉青認為,他了解中國酷刑的普遍性。

*UN調查計劃十年待產*

聯合國責任調查酷刑的專員范﹒博芬訪問中國的計劃是在1995年提出,1999年得到中國政府的批准,經過將近十年的漫長等候,這一即將成行的訪問又被推遲。

中國人權的劉青認為,中國先答應聯合國專員前往中國,然後又推遲的做法是應付國際社會壓力的一種手段。

*中國善於應付國際壓力*

他說:“他們雖然說同意了,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改變。為什麼同意呢,因為國際上的壓力、呼籲和提出的要求日益強烈。而中國面對人權方面的壓力不好完全拒絕。為了減弱壓力,在壓力很強大時,他們可能會同意。但是同意之後國際壓力就會減弱。過幾個月,中國又推翻,推遲,改變。因此這是一個化解國際壓力的手段。”

中國政府不久前表示要開展為期一年的嚴查政府官員利用職權侵犯人權的運動,重點查辦瀆職、刑訊逼供、暴力取證、虐待被監管人等。

*先行整頓讓UN看樣板*

中國人權主席劉青說,中國政府希望整頓酷刑問題,在整頓好了之後,再讓聯合國專員前往調查,給他看一個展覽品。不過劉青認為,中國的酷刑問題是無法靠整頓和搞運動解決得了的,最終解決酷刑問題必須靠社會的監督和透明化。

中國人權主席劉青說,只有在國際間向中國施加更大壓力的情況下,聯合國酷刑專員才有可能前往中國,按照國際標準,而不是按照中國的標準進行調查。國際間必須讓中國了解到,如果不允許國際調查人員前往調查就會付出更多的代價,就無法得到國際的認同,無法融入國際社會。只有到那時,中國政府才會採取實質行動。

*促國際社會加大壓力*

不過劉青認為,盡管中國政府推遲聯合國專員到中國調查訪問的決定令人失望,但是畢竟中國從拒絕到承諾已經是一個進步。現在國際社會需要做的是,迫使中國兌現這一承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公民:中國精神酷刑研究(3)
留美中國博士和他母親的故事
組圖:法輪功學員喬州薩瓦納市酷刑展
胡錦濤訪華沙 薄熙來遭指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