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業:天安門母親,中國母親的脊樑

──寫在母親節,寫在"六四"十五週年

陶業(美國)

人氣 2

【大紀元5月12日訊】母親,賦予人類以生命;母親,哺育人類成長;母親,呵護人類前進。母親的懷抱,博大而溫馨;母親的心田,慈愛而深沉;母親的教誨,語重而諄諄。母親,是人們心中的生命之神。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形態母系社會中,母親的地位就已經是神聖而至高無上的了。即便後來母系社會的自然生態為父系社會帶來的權力和戰爭所破壞,人們對母親的崇敬,從未改變。人種、民族、膚色、宗教的差異,都無法改變人們對母親的依戀。不論是從女媧造人,還是從亞當夏娃偷食禁果以來,人類就沐浴在母愛中。人們從生命、倫理、情感的自然法則中,賦予母親二字以特定的美學價值。

天安門母親,一個因孩子們被殺戮而聚集在一起的母親群體,一個從孩子們倒下的血泊中站起來的母親群體;天安門母親,一個淚干心碎、孤苦無依、投訴無門的母親群體,一個被拋棄、被漠視、被凌辱、被迫害的母親群體。她們是「六四」屠殺這場社會悲劇最直接的受害者。「六四」屠殺使年青的生命暴屍街頭,使殷紅的鮮血浸淫大地;「六四」屠殺使罪惡的彈頭射穿了赤誠的心靈,使無情的鐵甲碾碎了醒覺的青春。「六四」屠殺是一場歷史大悲劇,在這個大悲劇中,天安門母親們失去了自己的兒女和親人。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作為這場巨大的社會悲劇後果的直接承受體,天安門母親的苦難和淒涼牽動著人心,天安門母親的遭遇和命運感動著上蒼。天安門母親,因此具有了一層悲劇色彩和悲壯的美學形像與力量。

89民運的遺產多年來被中國的精英階層或遺忘或擱置或拋棄,正如劉曉波說的,中國的精英階層,已經」整體犬儒化」,不知廉恥,苟且偷生,口是心非,良心喪盡。那麼,89民運的思想和精神遺產究竟為誰所繼承了呢?兩個弱勢團體:一是中國獨立知識分子,其代表人物如許良英,李慎之,劉曉波,余傑,蔣彥永等等,正是他們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揭露恐怖政治和謊言制度,堅持和發展89民運的思想表述和精神內涵;另一個就是天安門母親,正是這些母親們將89民運以人道主義運動的形式繼承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天安門母親運動,它是89民運的後繼運動和實踐。一場有幾百萬民眾參加的、得到全國各大城市學生市民支持的89民運,最終堅持下來的,不就是這幾十位被稱之為天安門母親的老太太嗎?!只有她們還站在那裡,沒有倒下!只有她們還站在那裡,沒有逃亡!只有她們還站在那裡,用母親的軀體為孩子們擋住陣陣寒流;只有她們還站在那裡,用母親的脊樑為孩子們頂起一片天空;正是她們,把人道主義的旗幟高高舉起!她們是一座莊嚴的群體雕塑,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天安門母親,作為一個被賦予美學價值的稱號,因而具有了更為高大豐滿和磅礡氣勢的美學形像和力量。

「六四」屠殺,血腥的歷史誰人予以紀錄予以評說?見諸海外的文字不少,但大都蒼白無力,見諸國內的文字可謂鳳毛麟角,且都慘遭封殺。在一片肅殺中,是誰在記載歷史呢?是天安門母親;是誰在見證死亡呢?是天安門母親;是誰在控訴暴行呢?是天安門母親。字字聲淚俱下,筆筆擲地有聲,篇篇振聾發聵。讓劊子手們膽寒,讓檢察官們發抖,讓當局惶惶不可終日。收集證詞、證物和死難者名單,天安門母親當仁不讓地肩負起歷史的職責。她們寫下的每一筆證詞都是大史筆,大歷史,因為她們紀錄了一場屠殺,一個政權的暴行,一筆筆血債。紀錄歷史本身並不難,難在真實,難在公正,難在不帶歷史偏見。當多數人沉默的時候,她們在吶喊;當多數人放棄的時候,她們在堅持;當多數人在編織謊言,她們在說真話;當多數人在粉飾太平,她們在控訴苛政。在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下所產生的精神崇高和社會美學效果,足以驚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感化人性。

崇山峻嶺,茂林幽竹,皓月清風,大漠狼煙,喚起人們對大自然之美的感懷和陶醉;張旭的狂草、吳道子的壁畫、李白的詩,敦煌的飛天,清窯的彩瓷,羅丹的雕塑,梵高的油畫,貝多芬的交響,李斯特的鋼琴,喚起人們對藝術之美的共鳴和讚歎。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帶給人們以快悅,然而,除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外,還有一種美,那就是人類社會實踐和歷史沉澱所帶來的美的感受。這種美的感受並不一定給人們以快悅,但是,它給人們以悲蒼感,壯美感,它以道德的崇高,精神的偉大感召後人。

為什麼屈原投江比他的詩更感人?因為他以自己的死去喚醒人們對祖國的危機感;為什麼孟姜女,一個纖弱女子,竟然哭倒了象徵強大暴政的長城?因為創作民間口頭文學的老百姓其同情心在弱女子一邊,它的悲劇美學顯現在那一弱一強的對比中。為什麼鄭板橋「扯碎狀元袍」,「一枝清瘦竹」的風骨,和放浪形骸,無拘無束的自由人生,歷來為人們所崇拜?因為「揚州八怪」之絕,並不在詩書琴畫,而在其人性之豪放,人性之自由。「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以詩明志,然而,其震撼歷史之處,並不在詩,而在其血濺軒轅,在其「變法流血自譚嗣同始」。為什麼當代御用史家惡意中傷卻抵毀不了台兒莊戰役的歷史壯美?因為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阻擋日軍的前進,戰至屍山血海,不退一步,氣壯山河,日月同輝,使日軍也不得不「觀其壯烈之態,亦為之感歎」。為上《萬言書》而被迫害致死的彭德懷,為說真話而被割喉的張志新,為寫《出身論》而被殺害的遇羅克,為沖破思想牢籠而丟了黨籍烏紗帽的王若望王若水,寫就《希□城邦制度》而死於飢寒交迫的顧准,敢於反思共產黨歷史的李慎之,等等,他們各自的社會實踐都是一個悲壯淒美的音符,在推動歷史前進的過程中匯合成一首壯美的中國交響樂。天安門母親的社會實踐就是這首中國交響樂中的一篇不朽的樂章。

天安門母親的社會實踐給人們帶來的是深沉的歷史感受。一個老弱病殘的群體面對著一個強大的國家機器,這個歷史場景尚若發生在89之前,這個弱勢群體的命運一定是被輕而易舉不留痕跡地從歷史上給抹掉了;但是,歷史的真實場景是發生在89之後,弱勢的一方顯現出一股巨大的人性張力和人道力量。雖然,天安門母親受到跟蹤、竊聽、恐嚇、拘捕和監禁,受到社會最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她們始終沒有丟棄自己的尊嚴。她們不僅捍衛了死者的尊嚴,生者的尊嚴,更捍衛了天安門母親自己的尊嚴。一群老太太們帶著老弱病殘之軀,堅持查訪、收集、取證,編撰「六四」遇難者名單,堅持向難屬遞送撫恤和救援捐款,自覺地溶入中國民間維權運動,越挫越勇,百折不撓。這是89以前沒有任何一個社會群體能夠作到的,天安門母親作到了,她們真是無比地英勇,無比地堅強。在紀錄死者見證屠殺中,捍衛歷史的真實,此為「真」;在向當局討還公正中,捍衛生命的尊嚴,此為「善」;在和平理性的抗爭中,天安門母親的精神世界得到昇華,此為「美」。

抗惡抗暴,捍衛生命的尊嚴,捍衛人性的壯美,捍衛自由的權利,提升民族的精神,這就是天安門母親的崇高境界所在。

天安門母親,中國母親的脊樑。

05-09-04

源自《議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美學自聯就“天安門母親”獲釋的聲明
廖天琪:她們使中國重獲失去的尊嚴
王超華:泯滅人性的國家至上原則
宋永毅:「天安門母親案」的教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