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大陸的城市乞討問題

標籤:

【大紀元4月2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夏宇採訪報導)城市乞討已經成為大陸的一個社會問題。

今年初以來,北京、江蘇、長沙、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紛紛出台《禁乞令》。這些行政命令規定,在城市的一些特定地區,例如,步行街、火車站、高級酒店周邊街區及風景旅游區、重要公務場所、交通要道等地區,禁止乞討、賣藝、吸煙、躺臥等等。各地政府的《禁乞令》,引發了關於城市管理和人文關怀是否不可調和的矛盾的爭議。

在廣州,《關於加強對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的通告》已施行半個多月,市民大多認為,政府把市區內主要街道、人行天橋等地區劃為禁止討乞地區,對流浪乞討人員加強管理很有必要。市民最厭惡的是職業乞討行為。

廣州市民曾女士對乞丐現象已是司空見慣。她講了在身邊經常出現的形形式式的乞丐。曾女士說:上街經常見到乞丐。他們當中,有的是看上去可怜的老人,有的青年人在街頭唱歌賣藝、有扮成學生模樣、有的利用孩子行乞等等。聽說,不少乞丐群体都受黑社會控制。因此,是否對他們施舍,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人利用了好心。

深圳政府為了維護口岸在車站、碼頭、旅游景點、重大活動場所、機關辦公場所及其他重點公共場所的秩序,年內將設置”禁止強行乞討區”,其中深圳火車站、羅湖和皇崗口岸等地已開始整頓和救助乞丐,預計6月底完成,目標是确保口岸范圍內無乞丐。深圳口岸乞丐的乞討目標主要是來往過境的港人,許多途經口岸的港人都有被乞丐糾纏的經歷。

深圳市民黃先生認為,當局實施城市管理是應該,但要與經濟發展及民生的實際情況相适應,,不能一陣風全部清理,風頭過後又卷土重來。例如深圳,把乞丐赶到惠州就算完,惠州又把乞丐赶回來,治標不治本。

另外,有人認為,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要看它對弱勢群体有沒足夠的包容度。社會對生活無著落、真正需要救助的乞討人員要給予幫助,要站在他們的立場,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乞討,這是天然的基本權利,只要他們的行為不與他人的正當權益發生沖突和矛盾。乞討者中的強行索要、借機行騙,組織和指使、或者強迫儿童、老人等行乞以牟利等現象,因為侵害了他人權益,所以應該成為整治對象。

黃先生又說:乞丐當中,相當部分是弱勢社群。他們為生活所迫,淪落街頭乞討。如果社會不給他們出路,那是不人道的。近年,北京領導層已注意到關注弱勢社群,但一些地方政府就只是對本地人稍作關注,但對外來的乞丐卻不關心,這說明整個社會救助制度需要改善。

乞丐之所以成為少數人的職業,一方面說明目前大陸救助制度不健全,官方救助機构和民間慈善機构的工作并不行之有效,老百姓的善舉不能及時送到需要幫助的弱者手中。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在打擊違法犯罪方面不力,對於那些操縱他人為乞討工具的職業乞討犯罪集團,并不是一赶了之的問題。要把民眾的愛心引導至慈善活動中去,不但要由政府來操心,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財長史諾聲稱低通膨率將持續一段時間
梁京:從廣州設禁止乞討區看專制大一統的困境
“零點”將開發布會揭“嗑藥”真相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各代表團的請願並發佈其2003年度中國人權報告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