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台灣布袋戲帶到柬埔寨

標籤:

【大紀元4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凌莉 台北報導〕

結合歐美偶戲特點發展布袋戲現代劇場風格的台灣大稻埕偶戲館,今年把目標轉向東南亞,除了將台灣布袋戲表演文化帶到柬埔寨之外,還與當地皮影藝師交流,學習當地皮影戲技巧和文化風貌,明年將挑戰大型布幕,推出強調視覺的布袋戲作品。

大稻埕偶戲館日前才結束與柬埔寨的交流返台,館長羅斌說,這次的交流對偶戲館是不錯的經驗,過去偶戲館著重歐美偶戲技巧及表演形態的學習,而此次東南亞行程可以觀摩到皮影戲的表演技法和舞台風貌。

他表示,一九七五年到七九年高棉內戰期間及大屠殺過程中,所有皮影戲偶都被毀滅,也有無數藝師過世。目前在國際組織的協助下,柬埔寨仍在慢慢恢復傳統皮影藝術。他說,此行還發現吳哥窟仍存有一個大皮影團,這類皮影偶的皮影高度約一米以上,另外還有幾個小皮影團。

此次正逢高棉過佛教新年,皮影戲團與大稻埕偶戲館一起在兩座廟裡演出,這次表演的特色是台灣布袋戲後場使用柬埔寨後場音樂來表演部分的片段,而隨行的「江之翠劇團」也現場表演南管配樂。

羅斌說,這項交流活動,由台灣布袋戲藝師陳錫煌及傀儡大師林金練操偶,示範傳統戲的生、旦、淨等偶在舞台上的身段。同時也學習到當地大皮影戲偶及布幕(高三米,寬十米)的表現形態。

此外,偶戲館也透過NGO國際非政府組織協助,贈送二十尊傳統戲偶到當地鄉下的FCC組織「柬埔寨學童的未來希望」,這一座私人教學機構,專門提供貧窮家庭小孩英日文教育,也專門教皮影戲。FCC學童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皮影戲團來增加學校的收入。偶戲館示範介紹戲偶的身段及角色,透過練習,讓學童開始用自己的語言演自己編的故事。而工作人員努力學習當地大皮影與小皮影。

大稻埕偶戲館交流計畫將會繼續在柬埔寨進行,然後擴及印尼及緬甸等地。偶戲館明年新館開幕後,將邀請東南亞藝術家製作傳統劇本、訂製戲偶以及其他與表演藝術相關文物,來台北參加小型偶戲藝術節。羅斌目前也正在研究如何將大皮影的表演形汛入台灣布袋戲中,計畫明年推出一部視覺效果強烈的皮影布袋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創意戲童年   台灣第二屆兒童博覽會熱鬧登場
Discovery頻道在台開播十週年 主持群齊祝賀
「布袋戲網路戲劇節」網站開張
什麼是鳥擊? 飛行員應該如何處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