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水北調工程庫區發現大批明清建築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庫區的十堰市張灣區,新發現了大批磚木結構的會館、民居等明清時期建築,對研究民俗史、建築史、商貿發展史等有重要價值。

新華社今天報導,考古人員是於今年二月,在張灣區黃龍鎮發現這批特色鮮明的明清建築,包括黃龍鎮傳統民居群、黃龍鎮六十四號民居和六十四附二號民居、武昌會館、黃州會館、江西會館等六處,總建築面積五千四百三十七平方公尺。

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長李桃元介紹說,黃龍鎮老街的傳統民居群有十六棟民居,分別位於前街和後街,保存大致完好。臨街前檐多為重檐,面闊三間,進深一進或二進。屋面為小青瓦覆頂,部分房屋有風火垛頭,脊飾花件多已不存。房屋樑架都是穿鬥式構架,單層單檐,臨街為重檐硬山頂式。平面為合院式建築,帶有天井和兩側廂房。大部分建築保留有格扇門窗及其它藝術裝飾構件。整個民居群有鮮明的鄂西北傳統建築特色。

會館是當時為各地客商聚集而建,是當地商業、手工業發展的產物,也是客居當地的同鄉人聚會、聯絡和居住的處所。武昌會館、黃州會館和江西會館都在黃龍鎮上,建築上都是抬樑式構架、穿鬥式構架併用,是研究漢水流域、十堰地區獨特建築風格的實物。

武昌會館整體建築保存完好,平面格局、建築結構仍為原狀。山門面和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偏房面闊兩間,進深兩間兩層。通面闊二十一公尺,磚木結構,磚上有「鄂君邑」二字。黃州會館和江西會館的風火山牆及墀頭等砌作精緻,四周牆上分別砌有黃州和江西字樣的青條磚。報導說,這些建築的高程在一百七十三公尺到一百八十公尺之間,庫區水位提高後,這些剛超過庫區淹沒線的磚木結構建築,大多數將成為三面環水的孤島,受很大影響,所以專家將根據情況進行原地保護或搬遷保護。

相關新聞
中朝威脅上升 美在亞洲加強安全夥伴關係
印尼擬對中國商品徵收最高200%進口關稅
世界最大規模海軍演習登場 劍指中共
英國對華銷售軍備相關物品 專家示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