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警告嚴防禽流感對人類散佈感染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日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流感中心研究員郭元吉今天發出警告,禽流感疫情走勢尚無法預測 但當務之急是嚴防禽流感對人類的攻擊。

中新社報導,儘管在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禽流感疫情後﹐只在越南﹑泰國發現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但無疑已給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監測資料顯示﹕疫情的傳播範圍和規模是空前的﹐蔓延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郭元吉指出﹐此次亞洲暴發的禽流感疫情中﹐導致人感染並且致死的元兇已被確認為H5N1禽流感病毒。這一具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株攻擊人類已非首次。幾年前﹐在香港即出現了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並致人死亡的病例。此外﹐H7N7﹑H9N2亞型毒株也被證實引發過人類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稱﹐對比一九九七年和去年香港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株﹐此次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株出現了顯著變異。越南﹑泰國報告的數十例人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中﹐死亡已經超過二十例﹐並有八例得到了實驗室檢測確認。這些病例均為接觸病雞而感染。

禽類在流感疫情的發生與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流感病毒最早是分離於禽類。人流感病毒大流行株起源也與禽流感病毒密切相關。至今已發現的最易引起暴發流行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有十五個亞型(H1-15)﹐神經氨酸脢有九個亞型(N1-9)﹐都可在禽類中找到。迄今禽類中已經分離到流感病毒的有家鴨﹑野鴨﹑家雞﹑野雞﹑火雞﹑珍珠雞﹑海鷗﹑燕鷗﹑鵝﹑天鵝﹑鵪鶉﹑鴿﹑麻雀﹑八哥﹑烏鴉﹑鵜鶘﹑灰蒼鷺及其他水鳥。

郭元吉強調﹐並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只有高致病性的毒株才能引發疫情。目前已發現能引起禽流感的病毒﹐在禽類中主要是H5和H7亞型中一些具有高致病性毒株﹐其次為H10N7和H9亞型中一些具有高致病性毒株。 

郭元吉表示,禽流感在禽類中所表現的症狀﹐與人感染後的症狀截然不同﹕流感病毒在禽類中引發的病症往往表現多樣﹐變化多端。發病的潛伏期也有很大不同﹐有的為幾小時﹐有的為幾天。常常是病禽事前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突然發病導致死亡。病禽死亡前出現無毛處皮膚發紺﹑極度消瘦﹑下痢﹑身體蜷縮﹑驚厥等中樞神經系統和全身中毒等症狀﹔病毒幾乎分佈於病禽全身所有器官組織﹑病禽的分泌和排泄物﹐甚至病禽產下的蛋也會攜帶病毒。

他說﹐人感染禽流感的症狀與人流感症狀極為相似﹐這給臨床識別帶來了難度。據對一九九七年香港發生的人禽流感病例臨床觀察﹐患者潛伏期一般在七天以內﹐早期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有惡心﹑腹痛﹑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有些患者可見眼結膜炎﹐體溫大多持續在三十九攝氏度以上。一些患者還表現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被治癒﹐且不留後遺症﹐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惡化﹐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症休克等多種並發症而死亡。

由於人類感染禽流感個例的出現並顯現出很高的死亡率﹐近年國際上已將禽流感看做為人類新出現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並列為國際反生物恐怖內容之一。郭元吉指出﹐已經引起人感染的H5N1﹑H7N7﹑H9N2三種亞型禽流感病毒中﹐H5N1以其極強的致病性和過高的致死率﹐引起了全球關注﹐被一致稱為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株。

他表示,人類對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也表明﹐在中國大陸人群中很難找到對該病毒的抗體。所以防範禽流感病毒H5N1的突襲﹐不能有絲毫懈怠。他警告說﹐在高度警惕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同時﹐也要警惕來自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株的威脅﹐因為這一病毒可能對人類更具危險性。這是因為這種病毒具有人流感病毒相似的受體特異性﹐宿主範圍更為廣泛﹐在人群中也已具有一定的感染範圍﹔在禽中又多表現為不顯性感染﹐不易被人覺察。

相關新聞
旅遊攻略出版商「孤獨星球」退出中國
蘇州襲擊事件後 旅居上海的日本人提高警覺
【新聞大家談】美國會眾院通過重磅法案
台商如何全球布局和行銷世界 專家分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