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戰不休 美調整對伊戰略

標籤:

【大紀元12月19日訊】〔自由時報羅彥傑綜合報導〕隨著美軍在伊拉克的死傷人數持續攀高,伊境局勢依然混亂,美國國防部與軍方已開始重新思考對伊拉克調整戰略。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鑑於過去強調速度與高科技的作戰方式收效不彰,美軍開始改弦更張,包括動用重型坦克、增加翻譯人員以及加強訓練當地的安全部隊等等。

去年4月薩達姆政權垮台後不久,美軍即展開年度的兵棋推演,模擬推翻另一個中東政權。該場演習特地安排一支輕型機動的裝甲部隊擔綱,這也正是美軍計畫在2010年啟用的新銳武力。儘管這支部隊在演習告終時將敵軍殺個片甲不留,不過負責在演習中指揮美軍的退役將領卡特爾吐槽說,其實這不算是勝利。這場演習也正好暴露美軍高層與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揮兵攻打伊拉克的前幾年,並未真正了解日後敵人所準備採取的作戰方式。

美軍攻伊的戰略是,靠著速度與高科技裝備就能大幅改變作戰方式。對諸如通訊設施與指揮中心這一類的重要目標進行迅雷不及掩耳式的攻擊,就可以殺得敵人措手不及,徹底癱瘓敵人的指管系統。換言之,擒賊先擒王,美軍軍事現代化計畫說穿了就是打閃電戰。

然而,從戰後伊境反美份子仍持續作亂,造成美軍慘重犧牲可以看出,閃電戰雖能迅速推翻敵人的政權,但美軍因過於輕薄短小也衍生出戰力不足的問題。一名國防部高層指出,成功的戰略不只要能消滅敵人,還要贏得當地人民的支持及順利追緝到騷亂份子。美軍目前的構想是,在某些情況下,採取步調雖緩、但更為有組織的作戰方式,反會有更好的效果。

早在伊戰開打前,美國的中東問題專家與若干軍方官員即警告說,統治一個內部分裂、族群多元的伊拉克,遠比推翻薩達姆來得困難。拉姆斯菲爾德辦公室最近草擬的一項指令,也呼應這項觀點。該項指令主張,各單位將來的備戰狀況不應只從傳統標準,如坦克開火的命中率來衡量,也要從坦克內的外語翻譯人員數目、美軍對當地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訓練與提供當地安全部隊裝備的能力來判斷。該指令同時要求軍方高層將領「發展與提出」新的戰鬥計畫,希望預先防止伊戰後出現的混亂局勢。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軍目前正逐漸揚棄或延後長期以來的作戰方針,包括在最近宣布延後數年引進新的輕型作戰用車輛,直到二○一四年,這可以讓美軍省下九十億美元的預算。美軍先前主張所有軍種的戰鬥單位都要打造輕型迅速的裝甲車輛。

美軍現在認為,他們同時需要部署較慢的重型坦克以及輕型的戰鬥車輛,如此可讓指揮官根據任務性質迅速做出調整,譬如有的任務是要美軍在某地分配緊急口糧,有的任務則要在另一地發動全面攻擊。駐伊美軍指揮官深深了解到,七十噸重的坦克行動時雖會引起地表震動,但也能產生威懾形象讓游擊隊望而生畏。

此外,美軍也開始懂得要爭取當地人士的合作,體認到戰爭不僅是兩軍的對峙。美軍在戰爭初期對於伊人燒殺劫掠的行為視而不見,一心一意只想追捕伊拉克軍方與黨政高層。然而,這些高層事實上已無足輕重,美軍也因此錯失透過維持治安與推動重建來爭取民心的機會。

相關新聞
布什向伊戰「功臣」頒獎
陸路車隊易受攻擊 美駐伊空軍加強使用貨機
關於東南亞太五國人權會議公告
伊拉克聖城發生爆炸十人死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