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薔薇:香港當前政局的特點

─立法會選舉後進入新的階段

藍薔薇

【大紀元11月4日訊】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的結果並沒有什麼大的出人意表之處,單就以觀察當前的香港政治局勢,是不足夠的。但從去年的「廿三條」立法,直至今年九月十二日的投票,政治矛盾是尖銳激烈的,其間發生了去年七一大遊行,自由黨田北俊退出行政會議,董建華收回「廿三條」立法,人大釋法和否決雙普選,今年七一大遊行,直至立法會選舉,現在才稍為塵埃落定,局勢較為明朗。所以,題目中的「立法會選舉後」,其實是從上述一年多以來所發生的種種,去預測政治局勢的發展。預測發展,還須進一步的研究,本文只指出一些特點,以供讀者參考而深思下去。

美國大選‧反恐‧對外貿易

分析和研究局勢要從大中小氣候入手。先來說大氣候,即國際形勢。在這方面,主要有三個問題:美國大選,反恐戰爭,中國對外貿易。

執筆之時,美國大選尚未全面舉行,據民意調查,布殊和克里是「叮噹馬頭」,勝負未分。美國是超級大國,中共特別重視對美關係。其實,美國兩黨的外交政策分歧不大,雖然在競選中互相攻擊,但到頭來,選出誰做總統,一貫執行的政策不會大改變。共和黨政治上較保守,經濟上重視財團和海外利益;民主黨政治上較開放,經濟上重視國民和地方利益。唯一要注意的是,民主黨若當選,在工會和國民的壓力下,中美貿易的逆差和人民幣的匯率,將會有不少噪音,中國同時受到的壓力會加重,在這一點上對香港的影響不大。

雖然在競選中,克里強烈反對布殊的伊拉克政策,但當選後,也不會大踏步後退,只是較溫和執行原來的政策而已。中國在反恐中,態度若即若離,不積極支持,也不強烈反對。所以,不管誰做美國總統,中國也不會改變態度。

至於對外貿易,其實除美國外,其他西方工業國家,對中國的「世界工廠」、廉價勞力、賤價推銷,都陸續有了反應。最近,西班牙一個城市焚燒中國人開的鞋店,即可見一斑。但隨著中國逐步地全面加入世貿,這問題可獲得和緩。

從上述來看,大氣候對香港政局不會有大的影響。

香港不穩定,胡溫有麻煩

中氣候是中國和兩岸關係,有以下須注意的幾個特點。

一、江澤民下台,胡溫全面掌握權力,包括對香港的決策。從選舉前後來看,中共對港較多採取軟的一手,對民主派的態度是較溫和的,這可以視為胡溫當前對港的策略。這策略一時不會改變,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二、四中全會決議,要提高執政能力,這即是說,不會用大規模嚴厲的鎮壓手段去維持穩定,卻從改善吏治、反對貪污腐敗、緩和民憤入手。這政策貫徹到香港,就是「提高管治能力」。胡溫的權力,還要有一段時間去鞏固,但這鞏固要靠較溫和的行政手段,去實現「穩定壓倒一切」。香港不穩定,胡溫也有麻煩,所以,更需要溫和地實現香港的穩定。董建華任內,大抵不會再提「廿三條」立法,也是這個原因。

三、加強中共在港地下黨的建設和統戰工作。從「廿三條」立法到立法會選舉,其間出現波瀾,已足夠讓胡溫看見整個香港中共地下黨以及其領導機關,如中聯辦、駐港專員公署、港澳辦的顢頇無能,必須一段不短的時間去整頓。同時,在整頓中,調整、更換、發展過去已落後於形勢的統戰網絡。

四、物色第三屆行政長官人選和下一任的高官,尤其是要避免由此而引起的內部矛盾和混亂。

總的來說,這個中氣候在一段頗長的時間,不會颳起狂風暴雨。這是一個部署階段,相信會延續至○七年胡溫連任和第三屆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之前。港人要警惕,當部署妥當之後,便不會再風平浪靜而出現凶險的局勢。民主派怎樣去好好地利用這階段呢?

至於兩岸關係,民進黨的台獨傾向和動作,越來越更明顯和活躍,這是必然的了。但一方面受到美國的壓抑,另方面亦知道宣佈獨立一定會招致武力攻台,所以,採取的只不過是越來越明顯的「獨立邊緣」政策,不會貿然鋌而走險。兩岸關係還會時鬆時緊下去,這樣對香港是好事,制衡了中共的對港政策。

特首高官換屆,引起內部矛盾

小氣候是本港的內部問題,其中與中共有關的,上文已經談過。然只涉及本港內部的,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一、這一屆立法會選舉的結果,仍由保皇黨控制大局。但選舉財務委員會主席一役,由於泛聯盟(石禮謙、陳智思、呂明華、何鍾泰、劉秀成五名獨立議員)不受指揮,結果保皇黨的黃宜弘落選而民主派的劉慧卿當選,中方大為震驚。中方必定會加強對這關鍵小數的拉攏和收買,陳智思於事後進入行政會議,便是一例。類似的事情,以後還會發生的。這樣,加強了立法會內派別的複雜性,也使還只有兩年多任期的董建華和各高官,更加戰戰兢兢而難有作為。

二、立法會有了所謂「三大惡人」:梁國雄(長毛)、鄭經翰(大班)、詹培忠,雖然不影響什麼大事,但時有聳人聽聞的小事發生,如梁的宣誓和衣著。這樣有好有壞,好是引起市民的關注和思考,壞是倘若過份,又會使市民厭惡,損害了立法會形象。

三、第三任行政長官和下屆高官的人選,雖然最後和最大的決定權在北京,但有意者必定積極鑽營去接駁天線,此外還在中港各自聚結勢力,拉幫結派,互相攻訐。這樣的矛盾,使本港的財團和工商界也出現分化。還剩下不多日子的董建華管治,就更難有效,遑論提高能力了。

四、雖然經濟有所復甦,但失業率未有進一步顯著的改善,特別是中下階層的減薪加工時,完全得不到經濟復甦的好處。自由行、CEPA的經濟效益會逐漸消失,中國加入世貿也一時不會給香港經濟有顯著的幫助。港人的民憤民怨,不會很快消失。

五、去年七一大遊行掀起的民主高潮,到立法會選舉後,已逐步回落,而民主派在選舉中又未能藉這高潮取得突破,相信民主運動會出現一個時期的低潮。什麼時候才會出現新的高潮呢?吸取了去年七一大遊行的教訓,北京對香港的民主運動不再掉以輕心,會想盡辦法去消滅在萌芽中。

認識舊階段,進入新階段

直至目前為止,民主派似乎還未有去深入分析研究過,從去年「廿三條」立法以來,直至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在這期間香港的各件大事,互相之間的聯繫和影響,其中各個的得失成敗,尤其是從中如何認識對手。這是很可惜的。

一個階段已經過去,新的階段已經到來。不認識舊階段,就不能順利進入新階段。筆者感覺到,民主派中並不是很多人意識到已進入了一個不同的新階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艾克思:香港立法會選舉後新態勢
香港人的「六四」情結
香港民主黨派員競逐新一屆立法會主席
樑國雄宣誓照本宣科但前後呼口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