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藝術區變住房 香港特區區窮志短?

標籤:

【大紀元11月12日訊】 (轉自亞洲時報)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招標工作,再次引發爭議。政府近日宣布入圍的三份計劃書中,住房項目的比例都遠超政府指引。外界一直有批評指香港是“文化沙漠”,飽受財赤困擾的特區政府口口聲聲要發展文化藝術,但其發展文藝的“誠意”現時已遭社會各界質疑。

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11月10日公佈3個財團“符合資格”競逐西九龍發展權,並將3份建議書在12月進行公眾諮詢。特區政府雖一再強調西九龍不會變成地產項目,但3個財團的計劃書卻顯示,房地產仍是西九龍的重要部份。

特區政府預計西九龍只會提供500個單位,但根據其中一個“符合資格”發展財團的資料,預計住房數量高達5,000個,比政府最初規劃的多10倍。

西九龍總面積有40公頃,有專業測量師估計,這個耗資300億(港元,下同)至400億元的項目,其商業價值近1000億元,預期在2007年動工。

香港建築師學會本地事務部主任林雲峰公開表示,擔心取得發展權的財團,在日後會慢慢更改條款,爭取更大利益。這次政府雖將西九龍公開招標,但林雲峰亦認為政府招標過程“黑箱作業”。他指,自5份建議書提交到特區政府至10日公佈3份入圍計劃書,當局一直沒有公開任何有關的資料,文化界以至社會各界並不了解有關建議的內容。

香港特區在1999年也曾宣稱為了推動知識型經濟而批準了一個“數碼港”項目。當年為了推動高增值產業這個堂而皇之的理由,當局甚至跳過了公開招標這一個被視為防止腐敗的必經程序。結果,數碼港三份之一的土地被用作興建高級住房,而香港的“知識型經濟”似乎也沒有甚麼特別突破。外界有批評指,特區政府讓沒有經過招標而得到土地發展權的房地產商“撿了很大的便宜”。

可圈可點的是,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11月10日仍然堅持:“數碼港是一個頗為成功的例子”。香港政府在數碼港投入79.3億元,直至數碼港住房部份陸續售出後,政府終可從中取得回報,在8月9日獲首批16.7億元分紅。

這次特區政府指“合符資格”的3個財團分別是,由恒基地產(HK012)獨資的“香港薈萃”、長實(HK001)及新鴻基地產(HK016)合組的“活力星國際”和由信和置業(HK083)、九龍倉(HK004)和華人置業(HK127)組成的“生利發展”。

一般而言,要衡量一個項目的住房比例多少,可以審視反映項目“總樓面面積”及“地盤面積”的比例的“地積比率”。根據香港政府指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地積比率原本應為1.81倍,但3份計劃書的地積比率都比指引高,最高的是生利發展的4.225倍,最少香港薈萃亦有2.5倍。特區政府預計西九龍只會提供500個單位,但根據生利發展資料,則預計有5,000個,比政府的多10倍。

林綺慧 撰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申訴專員公署22/23年度調解個案達歷來最高305宗
港政府擬發牌規管網約車平台 修例嚴打白牌車 或停牌一年
港考生憂心儀行業被AI取代
中環充氣奇蹟主辦方終致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