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執政能力」是個偽問題

楊光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1日訊】四中全會:誰的「興衰成敗」?
儘管中共政治局破天荒地預告了閉門中央全會的議題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然而,十六屆四中全會的真正亮點(或者說主要貢獻)顯然不是「執政能力」的上馬,而是軍委主席江澤民的下台。

按照官方的說辭,「執政能力」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江澤民的辭職,充其量不過體現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和高風亮節」(既然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博大胸懷」和「高風亮節」是本該早就有一點,也無需感恩戴德的)。兩相比較,顯然江主席辭職事小,黨的執政能力事大。然而,江澤民的辭職下台畢竟還是沖淡了「執政能力」這一「重中之重」的大主題,區區一個老人的「興衰成敗」,倒是壓倒了偌大黨國的「興衰成敗」。

這也不難理解,一個連基本的人事交接也要拖泥帶水、糾纏不清的黨,一個對前任黨魁的變態權慾也要左右為難、無法招架的黨,「執政能力」之強弱高低,又有多大的意義?假如十六屆四中全會真的成為中共歷史的轉折點,那麼,為這個轉折奠基的,大概也還是老「核心」江澤民的下台,而不是關於執政能力的「理論創新」。在人治秩序下,政治強人高於黨紀國法,新權威大於新政策,或者說,政治的變革附屬於權力的調整。

「專政黨」豈是「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自封為「執政黨」並大張旗鼓地研究「執政能力」,這畢竟是一件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以中共在中國現行政治法律體制中的權力之大、地位之高,決非「執政黨」三字所能表述;以中共凌駕於一切人、一切組織、一切機構之上的所作所為,更遠非「執政」二字所能涵蓋。冷戰結束後,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數千個政黨,有「魄力」、有「能力」像中共這樣「執政」的,實在鳳毛麟角、世所罕見!

用「政黨」、「執政黨」給中共定位,並不能解釋其真實的政治功能。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共,表面上是一個「政黨」,實際上是一個軍事組織,一直以招兵擴武為第一要務,其與舊軍閥的不同之處只是較多地接受了一種來自西方的意識形態。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就再也沒有通常的「政黨」,更沒有為通常的「政黨政治」留下絲毫的操作空間。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除了中共,沒有其它自由和自治的組織,從幼兒園的學前班,到老太婆的秧歌會,無不服從共產黨的領導。任何政治、經濟、文化的團體,無不奉黨的宗旨為宗旨、尊黨的領袖為領袖,即使是幾個超脫凡塵的尼姑要打坐在一起拜佛念經,也休想擺脫黨的領導。中共壟斷了所有的組織資源,它不僅支配作為立法機構的「人民代表大會」、作為行政機構的「人民政府」和作為司法機構的「人民法院」,而且,它還是所有半官方和非官方的社會組織的「大宗」和「母組織」。中共「領導一切」,無分東西南北、黨內黨外、男女老幼,一律「統一領導」、「絕對領導」,對於服從者,它是永遠的「領導黨」,對於異議者,它是無情的「專政黨」!

將這樣一個至今仍然以軍委主席作為實際上的最高職務的黨稱之為「執政黨」,實在是張冠李戴、文不對題!執政黨本是多黨政治的產物,沒有在野黨,就無所謂執政黨。更確切地說,沒有合法的反對黨,沒有黨派之間依法展開的民意競爭,也就沒有合法的執政黨。在中共「一黨專政」之下,其鞏固權力、執掌權力、行使權力的方式,大焉者不過行「王道」,小焉者不過逞「霸道」。牧民、馭民之術,防民、拒民之策,都是古已有之的東西,與「執政能力」又有什麼相干呢?

執政能力還是拖延政改能力?
儘管如此,「執政能力」的議題卻泄露了中共的「核心機密」:權力體系蛻化、政治體制衰朽,合法性喪失、權威性鈍化。隨著黨魁軍頭的代際更替並不可避免地「代際權威遞減」,隨著經濟開放和政治保守的裂痕逐漸擴大,隨著官場腐敗的普遍化、公開化和揚湯止沸的反腐政策之徹底失敗,現政權的公眾支持度和組織能力確已跌落至「生死存亡」的邊緣。

中國社會的緊張已經趨於爆發:一邊是官場的貪腐行為無所顧忌,幾近瘋狂,而當政者無力遏止;另一邊是絕望的底層民眾上訪、跳樓、自焚,而當政者無動於衷。在體制的內部,條條分割、塊塊割據,指揮不暢、運轉不靈,利益失衡、權威失序;在體制的外部,貧富差距懸殊、階層分化斷裂、官民衝突加劇、社會危機四伏,這大概就是「執政能力」問題的緣起。

但中共提出的「執政能力」問題,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問題。第一,當下中國最緊迫最嚴重的問題,不在於中共執政能力的喪失;第二,執政能力的高低,也無助於解決當下中國最緊迫最嚴重的問題。按照四中全會的口徑,「執政能力」所要解決的,無非是要保持現行體制,解除它受到的壓力,消化它承擔的風險,讓它「長治久安」、「萬歲萬萬歲」,套用秦始皇的話來說,是希望「三代四代以至萬代,傳之無窮」。憑藉「執政能力」,就能做永遠的、唯一的專政黨,就能做興旺發達、前途光明的領導黨,這種「能力」,在目前的中國,對目前的中共來說,未免要求太高了。專政黨的所謂「執政能力」,也不可能解決如此宏偉的問題。

不啟動實質性的政治改革而要「提高執政能力」,脫離政治制度的根本改造而要獨自永享執政的能力,這顯然是被權力的霧障迷住了眼睛。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是拖延政改的能力還是迴避政改的能力?須知,要解決當前中國的各種矛盾與問題,政治體制非徹底改造不可,靠拖延、推諉是行不通的,靠掩蓋、壓制是更加行不通的,鴕鳥政策行不通,機會主義的政策也行不通!在體制不變的情況下,再大的執政能力,也不足以令現行體制長治久安。套用鄧小平的話說,這套政治運作的架構該改了,不改不行了!

從技術層面解決政改問題
一黨專政從來就不是靠「執政能力」來支撐的,它靠的是獨斷的意識形態和強大的政治暴力。當意識形態破滅之後,單純的政治暴力獨臂難撐起威權體制的大廈。歸根到底,中共當前所缺乏的並非「執政能力」,而是改變一黨專政、走向憲政民主的能力,是做一個真正的執政黨——在反對黨的競爭之下、在憲政民主的約束之下生存和發展的能力。試圖將制度層面的政改問題以技術層面的「執政能力」去解決,其結局必然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轉自《爭鳴》(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光:中國的難題─政改突破口在哪里?
楊光:歷史視角下的鄧小平遺産
楊光:權力體系的蛻化與政治體制的衰朽
十大要犯薛球光碟案 藏鏡人落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