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SARS?有病還是要就醫

標籤:

【大紀元9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新加坡日前再傳SARS新病例,民眾對於上醫院不免遲疑。不過醫師表示,上波SARS後,因腸破裂送醫的病童數目明顯增多,推測可能是家長擔心到醫院受到感染,不敢帶小朋友就醫,導致病情延誤所致。

 醫師特別提醒家長,即使擔心秋煞,也千萬不要延誤孩子的病情,當孩子出現腹瀉合併高燒不退、精神不振時,應該儘速就醫。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李宏昌表示,幼童腸破裂常見的病因因年齡而異,一般來說,四、五歲以上的大孩子,最常見引起腸破裂的原因是俗稱盲腸炎的「闌尾炎」。

 至於其他小一點的孩子,常見引起腸破裂的原因則是腸炎,還有少部分腸套疊,也會造成腸破裂。

 李宏昌說,幼童發生闌尾炎時,除了高燒之外的症狀就是腹痛,由於孩子不會表達,因此診斷也相對困難。超過一半以上的病童開刀時,患處已經破裂,但過早開刀,也常發生誤判的情形。

 雖然如此,李宏昌說,如果對於發燒、腹痛的幼童,能正確診斷、適時投予抗生素治療,將來即使發生腸破裂,殘留的腹部膿瘍也會少很多。

 至於SARS過後,幼童腸破裂數量大增,其中不少是因為腸炎延誤治療所致,像是七、八月,至少接獲六例沙門氏菌感染導致腸子破裂的小病童。

 李宏昌說,需要審慎面對的沙門氏菌腸炎,病童的糞便顏色深綠、帶有惡臭,就像是「無人清理的臭水溝中,長滿青苔的污泥」一樣,有些還有些微血絲,更像「長滿青苔的污泥,又加上一些番茄汁」。

 這類腸炎如果沒有小心處理,則除了急性期可能引發高燒不退、敗血症、壞死性腸炎、腸出血和腸破裂穿孔外,如果病兒抵抗力不足,病菌尚可能侵入腦膜而成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此外,由於腸道黏膜受損較一般病毒性腸炎嚴重,未來也可能引發長期慢性腹瀉,導致營養不良。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擔心上醫院染煞而延誤孩子病情。

 不過,並非所有沙門氏菌所引發的幼兒腸炎都一定會變成重症,李宏昌說,約有七成患者只會出現水便、黏便,如果沒有合併高燒,孩子的精神也還好,多半只要適度調整食物、水分就會好轉。

 究竟幼兒腹瀉要不要停止進食?或者如何補充水分?則必須視病童狀況決定。像沙門氏桿菌感染合併腸胃炎時,如果家長因為過度給孩子補充食物,就容易造成腸子內壓力上升,可能弄巧成拙。

 醫師建議,若孩子發燒、嚴重腹瀉,尤其是深綠惡臭的稀便,甚至已出現腹脹,應儘早就醫、確診,以免小病拖成大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拿大 傳疑似SARS病例
周杰倫9月12日北京開唱
SARS陰影揮之不去  世衛訓練中國醫護人員
溫哥華又一家安養院 疑煞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