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酸雨成因 自境外輸入北部機率高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得倉台北十九日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公佈一至七月酸雨監測結果,以酸鹼值五為判斷基準,其中陽明山、彭佳嶼二測站的酸雨發生機率九成以上,並證實主要受到境外污染物傳輸所影響,北台灣有七成八發生機率,東部的宜蘭和台東在百分之五十以下,其他則在四成以下。

環保署指出,自民國七十九年起在台灣地區執行酸雨監測計畫,目前在彭佳嶼、陽明山、台北市、中壢、蘇澳、台中、日月潭、嘉義、台南、屏東、高雄和台東等地設有十二個監測站,依歷年的監測資料顯示,台灣雨水酸化程度較嚴重的地區,主要是在北台灣,酸鹼值(PH值)平均在四點五左右,下酸雨的機率約八成左右。

酸雨主要的成因是空氣中的硫酸鹽和硝酸鹽的濕沈降所引起,就是空氣污染物中的硫化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所造成,其主要經由廠房、火力發電廠使用的燃煤、和機動車輛使用的汽柴油所產生。

其中硝酸鹽氧化後生命週期短,所造成的濕沈降多半以本地產生為主,但硫酸鹽生命週期長,可經由長程運輸造成濕沈降,至於乾沈降的部份,則多半經由大陸沙塵暴所輸入,但由於影響環境品質較少,近年研究較少。

台灣近年來實施柴油低硫政策,因此台灣地區的酸雨來源仍以硫酸根所造成的雨水酸化為主,根據環保署委託中央大學與雲林科技大學的研究中發現,境外長程輸送佔台灣酸雨相當重要的角色,所影響的比例,在各地大約是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之間。

若以天氣型態佔全台灣全年長程輸送影響比例,北台灣及東台灣以東北季風最高,、中南以夏季陣雨最高。

在這項研究中發現,台灣地區本土排放源的造成的硫酸根濕沈降量有逐漸降低趨勢,主要是推動多項空氣污染管制措施所致,但境外長程輸送的硫酸根濕沈降量卻有升高現象。

在民國八十九年北台灣的酸雨有將近百分之五十二是來自境外輸送,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來自亞洲七個地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等,大陸的東北、西北華中、華南即佔了亞洲地區的百分之八十五。環保署指出,已完成的全國酸雨監測站網已經與日本的東亞酸雨測網EANET進行交流合作,並開始執行樣本分析比對和研究資料交換,也加入南亞酸沈降觀測網CAD,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多邊合作研究資料共享的策略聯盟。另外與美國酸雨計畫(NADP)達成雙方合作技術交流,本來台灣酸雨監測及分析方法可望與國際同步,推動區域合作,共同為酸雨防制盡一分心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