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持續的巨額貿易順差不利于中國發展

胡少江

標籤:

【大紀元8月16日訊】自一九九零年以來的十三年間,除了一九九三年一年以外,中國的對外貿易連續出現出口超過進口的局面。也就是說,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經常帳戶持續多年地出現贏余。這個贏余由一九九零的八十多億美元逐年增長到二零零二年的三百多億美元。即使剔除一九九三年的逆差,十三年的累計貿易贏余總共高達兩千三百多億美元。正是這些貿易贏余构成了中國當前高額官方外匯儲備的主要部分。 在不少人看來,一個國家的長期貿易順差并不是一件坏事情,總比長期的貿易逆差要好。這种長期流行的重商主義的貿易觀點雖然早已經被絕大多數的研究國際貿易的經濟學家們所摒棄,但是仍然在不少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眾中收到歡迎。

事實上,除非國家与國家之間的貿易完全以實物交換,即易貨貿易的方式進行,任何國家都很難做到使其出口和進口恰恰相等。因此,一國的對外貿易在一些年份出現贏余或者赤字都在所難免。這种進出口之間的不平衡,或者是簡單地由于進出口貿易之間的時間差所導致,或者是由于一個國家內部的經濟結构調整所導致。但是,如果部分國家出現長期的和巨額的貿易贏余,無論是對于世界貿易的持續發展,還是對于持有贏余的國家本身的長期經濟發展和國民福利的提高都是有害的。

國与國之間貿易的發生,或者是由于自然條件的制約,有的國家必須從他國進口自己所不能生產而又需要的東西;或者是由于各個國家的生產要素的結构不同,因而自己生產某些產品成本過于高昂,不如進口他國產品更便宜;或者是由于他們認識到如果在他們之間實行分工,只從事于生產某些商品而從其它國家進口另外一些商品會使得所有從事貿易的國家提高總體經濟效益。無論是上述情況的哪一种,任何國家的出口都是為了賺取外匯用以支付自己所需要的進口,無論是進口原材料和工業裝備以滿足生產的需要,還是進口消費品以滿足國民的消費需求。如果一個國家長期的只出口而不進口,或者說多出口而少進口,無异于是在一個長時期內白白讓其貿易伙伴使用自己的勞動產品。

當然,如果一個國家長期出口大于進口,又能運用出口賺得的外匯在海外投資,并在也是聰明之舉。但就中國而言,這顯然不是實情。中國現有的資金管理和投資机制并不能使得他們在海外從事這樣的具有丰厚利潤的投資。事實上,中國只是用大量的外匯儲備購買利息十分低薄的美國國債而已。考慮到中國現在還是一個缺乏資金、技術和先進工業裝備的發展中國家,因此閑置大量資金,不去用于進口技術和工業裝備以提升長期的競爭力,而是購買低息美國國債,實在不是什么高明之舉。

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的貿易贏余乃至于外匯儲備的多寡,既不一定与一個國家的真正國力成正比,也不一定与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成正比。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國家,但是也是長期持有貿易赤字的國家。甚至在其經濟高速發展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它的貿易赤字也始終居高不下。同時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期間,并不一定持有高額貿易贏余。中國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八年的平均經濟增長速度高于九十年代的平均經濟增長速度。但是在那十一年間,中國有九年持有貿易赤字。而且十一年間的貿易赤字累計達四百多億美元。

中國的貿易贏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出口促進和進口保護的雙重政策形成的,在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出口的迅速增長和進口保護之間的矛盾便愈顯突出。与此同時,中國官方控制的人民幣匯率与其市場价格的長期背离,也使得貿易贏余問題日益加劇。中國政府應該正視這种局面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制定出一個更全面的和更有遠見得貿易和外匯政策。

(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少江﹕中國的高教"大躍進"為社會制造定時炸彈
胡少江:人民幣該不該升值?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