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0億轉存款重擔 農業金庫一肩挑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柏松齡╱專題報導記

 立法院臨時會3讀通過農業金融法,將成立資本額200億元的「全國農業金庫」,農漁會信用部從此成為農業金庫的下層機構,而目前農漁會信用部約6300億元在合庫、土銀、農銀的轉存款,將轉存至農業金庫,這筆6300億元資金大挪移,要如何消化運用,將是經營上要面臨的首要課題。

 農業金融法3讀通過,確立農委會為農業金融的主管單位,而為建立農漁會信用部分級管理制度,加強業務規範並落實監督管理,並將成立資本額200億元的「全國農業金庫」,農業金庫發起人以政府及各級農漁會為限,農業金庫成立初期,政府出資總額明定占其資本總額的49%、各級農漁會則出資51%。

 農漁會信用部轉存款約有6300億元,農業金庫的成立,外界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目前轉存款存放的合庫、土銀和農銀是否會因轉存款撤出受到影響。

 近幾年受到景氣不佳影響,農業、漁業放款需求降低,農漁會信用部資金浮濫,吸收的存款一半以上轉存合庫、土銀、農銀等3家行庫,其中合庫是農漁會轉存款的主力銀行,到2002年9月底,有3455億元轉存至合庫,吸收農漁會信用部約54.5%的轉存款。土銀吸收轉存款是2298億元,佔36.3%。農銀自從股票上市之後,近幾年來逐漸淡出農業金融機制,但佔總轉存款比率也有9.2%。

 不過,農漁會信用部6300億元轉存款在合庫、土銀、農銀均為低度運用資金,以農銀為例,農銀雖然是按農民銀行條例成立,農銀理論上應該是農業專業銀行,但是農銀股票上市,財政部釋出官股完成民營化之後,農銀便急著要甩開農業金融的包袱,這幾年農銀幾乎不願意再接受農漁會信用部的轉存款,農漁會轉存遭農銀拒絕後,大都轉到合庫或土銀,並且在財金主管機關勸說下,才配合政策勉強接受,由此可見轉存款對3行庫來說,並不是太受歡迎。

 對於這筆轉存款,其實3家銀行早有意丟出去,行庫主管表示,近幾年來,農漁會信用部吸收的存款金額有增無減,但農漁業者貸款需求大幅減少,農漁會信用部資金放不出去,轉存在3家銀行賺存款利息,由於大環境不佳,3家銀行吸收的資金也貸放無門,也有錢滿為患的困擾,等於將負擔存款利息壓力轉嫁到3家銀行。

 然而6300億元並不是小數目,銀行存款驟減,難道不會有問題﹖3家銀行表面上說沒影響,但實際上均已採取對策和因應措施。

 老銀行業者認為,萬一存款轉移面臨問題,也並非沒有辦法解決,還是可以發行金融債券等方式因應。

 合庫主管指出,目前合庫存放比為75%,加上接受的轉存款達3千多億元,但是因為放款不易,合庫投資在票券、公債的金額也達3千多億元,因此即使轉存款流失,對合庫存放比不會有影響。

 若是6300億元轉存款是在資金緊俏的時候大搬家,確實會造成3家銀行資金調度上的困擾,但是目前資金寬鬆,銀行資金泛濫,因此資金搬家反而降低利息支出的成本。若真的是缺乏資金,銀行業者評估目前不少大額存款求存無門,屆時市場無處可去的資金,正好有了去處,因此3家銀行並不怕存款搬家的問題。

 3行庫有因應之道,燙手山芋就要丟到新成立的農業金庫裡,未來成立農業金庫,3家銀行會退出吸收轉存款機制,農業金庫獨立肩負調節農漁會信用部資金高低的重責大任,如何消化濫頭寸,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然而在目前景氣未明顯好轉的情況下,要放款談何容易,加上這些轉存款是轉存1年期定儲,資金成本並不低,甚至已有銀行業者預言,農業金庫吸收6300億元轉存款要付利息,放款也不容易放出去,將會造成相當大的經營負擔,甚至會拖垮農業金庫。

 銀行業者建議,農業金庫收受農漁會信用部的轉存款,最好比照現行的郵儲金制度,將轉存款存放在中央銀行,央行則以加碼的方式計息,讓農業金庫有利潤,維持基本的生計,否則目前金融環境競爭激烈,新成立的農業金庫可能撐不了幾年,就會面臨股本虧光倒閉的危機。

 銀行業者同時也指出,將來農業金庫調節機制的設計必須完整,要讓多餘的資金安排適當的出口,資金不足時,也必須有充足的轉融通禾管道,才能平穩整個基層金融的運作。

 否則農業金庫的設立,也只是把基層金融機構的問題,移轉到更大的農業金庫,治標不治本,終究還是要國家行庫來收攤。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遊客消費成經濟支柱 日本「觀光立國」見效
中國房企遠洋集團遭清盤呈請 股價跌10%
人民幣遭遇多重貶值壓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