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 救救石寶寨!

王維洛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12日訊】一、石寶寨–中國建筑的瑰寶

石寶寨位于重慶市忠縣長江的北岸,整個建筑群由石寶寨和寨下的石寶鎮共同組成,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石寶寨由寨門、塔樓及寨頂古剎三部份組成。寨門為一磚石結构建筑,山門上方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塔樓是依山而建的三方四角閣樓,原九層,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通高56米,是登山的唯一路徑。塔樓點翠流丹,重檐高聳,宏偉壯觀。閣內每層石壁上均有題詠。塔樓為全木制卯榫結构,是我國現存高層木結构建筑中惟一一座沒有斗拱的穿斗式木結构建筑物,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和層數最多的穿斗式木結构建筑,為我國建筑之瑰寶。山頂為一平坦石壩,面積約1200余平方米,有古廟名天子殿,為明代万歷年間修建,殿內有一塊神奇的“流米石”和一個可直通江心的“鴨子洞”。此處是全寨的最高點。
在這里眺望長江景色最佳,所以被稱為“小蓬萊”。

石寶鎮由明清時代的典型山區民居組成,古老的石板路,鱗次櫛比的街邊小樓,民宅有圍牆、天井、花園,別具風格。石寶鎮和石寶寨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建筑群。

二、就地保護石寶寨

中國中央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系列片(伊慧民,王廣令)“三峽備忘錄”第六集“祖先的遺產”中關于石寶寨有如下的鏡頭和解說:

(境頭:石寶寨)
忠縣石寶寨座落于三峽江邊,它背靠玉印山依山而建,雖然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但它將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體現出中國人的傳統理想。因此,它的建筑特色極大地依賴于現有的特殊環境,幸運的是,三峽工程抬高水位以后,水位只到它的山門,因此在保護規划中采取就地保護的方案。

(境頭:忠縣石寶寨文物管理所劉平清談三峽工程對石寶寨的影響和保護措施)

這里是長江三峽水庫的175米水位,修建以后,我們長江三峽水庫的水位就會在我們剛才指的175米的這個位置,也就是我們石寶寨第一層樓,我站的這個位置。那么修建過后,水淹到這個地方,國家文物局的辦法是筑保護堤,把整個石寶寨周圍圍起來,修防護堤,在這里采取就地保護的措施。

(境頭:江對岸看石寶寨全景)

其他類似文物也將采取就地保護的措施.

(引文完)

三、石寶寨就地保護的依据

先看石寶寨和石寶鎮的几個數据:

石寶寨距离三峽大壩338.3公里

石寶鎮的地面高程:海拔160米
石寶寨寨門的高程(塔樓第一層的地面高程):海拔175米
石寶寨塔樓頂高程:海拔231米

石寶寨的寨門高程和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湊巧一樣。

國家文物局對石寶寨采取就地保護的依据,是三峽工程論證報告中移民組提供的三峽水庫蓄水至海拔175米的移民淹沒線。移民組的理論依据是:水庫基本是沒有比降的,也就是說水位是平的,只是在庫尾及其上游才有比降.

根据三峽工程論證移民組的報告,當長江流量在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時、當三峽水庫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時,大壩上游三峽水庫各地的水位為:

三斗坪三峽大壩壩址:175米;秭歸老縣城:175米;距三峽大壩壩址37.6公里,移民淹沒遷移線177米巴東縣城:175米;距三峽大壩壩址72.5公里,移民淹沒遷移線177米巫山縣城: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124.3公里,移民淹沒遷移線177米奉節縣城: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162.2公里,移民淹沒遷移線177米云陽老縣城: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223.7公里,移民淹沒遷移線177米万州: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281.3公里,移民淹沒遷移線177米忠縣: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370.3公里,移民淹沒遷移線177米石寶寨:175.1米;距离三峽大壩338.3公里,移民淹沒遷移線177米(根据原全國政協委員陸欽侃先生提供的資料)

由于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們都“是不懂水利工程的人”,相信了三峽工程論證報告中的這個結論是正确的(誰敢說三峽工程論證報告有錯?)。雖然計划在石寶寨周圍修筑的防護堤會破坏景觀,但是國家文物局還是下決心就地保護。

石寶寨就地保護的計划由清華大學建筑系的師生來擔任。由于建筑系的師生也沒有怀疑過,三
峽水庫在壩址處蓄水至海拔175米,在距离大壩338.3公里的石寶寨的水位也只有海拔
175.1米這個結論。即使有人有怀疑,也不敢提出。

四、三峽水庫蓄水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

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庫開始蓄水。“高峽出平湖”,多少人為之陶醉。在三峽蓄水不久,形成的三峽水庫水面并不是平。這時清華大學張光斗教授出來解釋說,長江上游的水源不斷地流進庫區,上下游的水面始終存在一定坡度。并且這一坡度要受水庫水
深的影響,水越深坡度越小,水越淺坡度越大。因此,三峽水庫的水面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是平的。他說,即使三峽工程全部竣工后,壩前水位達到175米,庫區水面的坡度也依然存在,只是會比現在要小一些。長江水利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廖志丹進一步解釋說,三峽水庫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庫,其最大特點就是水的“比降”比較大。

他解釋說,“比降”就是上游水位減去下游水位的差,再除以兩點間的距离。比降越大,水位落差越大。“長江三峽兩岸都是高山峽谷,這對江水有較大的控制作用,使這一段江水的比降比平原型水庫高得多,達到千分之一點九至千分之三左右,因此高峽平湖其實不平。”

三峽水庫蓄水的實踐證明了移民組制定的三峽水庫蓄水至海拔175米的移民淹沒線是錯誤的.未來三峽水庫壩址處蓄水至海拔175米,石寶寨的水位不是還在海拔175米,不在石寶寨第一層樓,而是要高出許多。

2003年7月2日中國青年報登載了記者盧躍剛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潘家錚的采訪記,潘家錚說:三峽水庫蓄水到175米時,除175米高程以下為淹沒區外,庫尾還有一條回水曲線,稍稍高于175米,最后和上游天然水位相接。這條回水曲線根据不同洪水流量還有些變化,移民是按照某一洪水的回水曲線為准遷移的,這條回水曲線以及其下的應遷移民都經過認真計算、复核确定,至今沒有什么變化。

潘家錚說,移民是按照某一洪水的回水曲線為准遷移。就是說在三峽工程的移民紅線后面還隱藏著某一條回水曲線。這條是怎樣的回水曲線,它的洪水頻率是多少?它在三峽大壩處的起始點是多高?還是海拔175米嗎?為什么潘家錚不直接把這某一條回水曲線直接告訴中國人呢?難道這些數据還需要保密嗎?

五、救救石寶寨

石寶寨是三峽庫區最重要的文物之一。未來三峽水庫蓄水至海拔175米時,特別是在發揮所謂的防洪效益時,動用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蓄水至海拔175米時,石寶寨處的水位絕對不可能在海拔175.1,國家文物局的就地保護措施以及清華大學建筑系制定的保護計划都不能保證石寶寨不被庫水淹沒!

建議國家文物局重新審查石寶寨保護方案,救救石寶寨!!!同時建議清華大學建筑系去向同校水利系的張光斗教授咨詢一下,他說的庫區水面的坡度對石寶寨的影響是什么。再建議石寶寨文物管理所劉平清向潘家錚請教一下,當三峽水庫防洪蓄水至海拔175米時,庫水淹到石寶寨的第几層。最后建議伊慧民將此電視系列片保存好,當子孫后代算帳以作備忘用!

──原載《觀察》2003年7月9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維洛:三峽工程論證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院士指出三峽大壩的五大工程質量問題
王維洛:我是傻瓜是瘋子!
王維洛:三峽移民的新居要被再淹一次?
王維洛:千里江陵一日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